不爽他的人暗骂他,而亲近东南府的官员又以为东南府有什么计划,不去提醒他。
果然,新巡抚王道纯甫一抵步,猛抬头见到红毛番,又听闻他是台湾方面的代表,顿时王巡抚的脸都黑了!
大家参拜巡抚大人的时候,斯托姆参将居然不跪拜!
巡抚二品,参将三品,看似咫尺距离,实质有天涯区别。
武将不值钱,一个四品知府就敢呵斥三品参将,想想二品巡抚呢?
东南府忒够恶劣,竟然派个红毛番来羞辱劳资,给劳资一个下马威!
一天的好心情都没有了,他没有与斯托姆说一句话!
回到抚衙,王道纯怒气未消。
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有一个优良传统即,不管真才实学如何,总要以天下为己任,至少也要作社会的文化和良心担当,最推崇的当属忠君爱国的气节,最持重的莫过华夷之别与华夷之大防。
华夏文明长期雄居世界之巅,文化优越感或称文明自信,自然逐渐渗透到血脉中,从骨子里瞧不起任何蛮族,经常直接以禽兽视之。
简直不把蛮族当人看,而这也是红毛番迷惑不解的地方,我是文明人,你中国人也是文明人,甚至你枪炮不如我,你居然瞧我不起?
而王道纯是个纯粹文官,更是将华夷大防摆在心头上。
有明一朝,红毛番不是人,王巡抚将与红毛番说多一句都是对自己的羞辱,而之前的福建巡抚南居益,更是将荷将弗兰松给骗到岸上,将他送帝都免费旅游,在菜市口上让这个洋人尝到中国快刀的滋味,刀下来个头身二段,光荣地成为荷兰“先烈”。
洋人连明朝官员的话都敢信,更证明他们是傻的,是很傻很天真的蛮族。
而在平行空间的清朝,则有过“制台见洋人”,比巡抚更高的文制台,见到洋人乃是柔媚无骨,卑躬屈膝,一副十足的奴才相!
明清两朝对待红毛番的态度,截然不同!
巡抚心中恼火腾腾燃烧,不久,给他找到了一个搞东南府的机会!
福建终于有了新巡抚,让抚衙的老军差点流泪----没有巡抚在衙,没人给他红包啊!
原巡抚邹维琏早在几年前被给参劾,岂料朝廷无人敢任闽抚,居然他的弹劾就不了了之,依旧坐在其位上。
他自己做得没意思,向朝廷上辞章,一本比一本激烈,最终获得朝廷于崇祯八年末辞官,告老还乡。
之后为新任闽抚之事,朝中大老们无人相争,相敬如宾,一团和气,成为大明官场的咄咄怪事。
哪一回为个肥缺不斗个头破血流的,哪象这一次找谁谁都避之则吉!
东南府颜氏已成尾大不掉之势,等于一头大老虎也似地蹲在福建边,谁睡得着觉?
惹到颜氏,这闽抚的位置坐不安稳。
可不惹颜氏,又让朝廷不满,引来百官弹劾,说他放任叛逆、尸位素餐……反正各种喷,朝廷对付不了颜氏,还对付不了闽抚?
左右为难,何苦来哉!
足足半年,闽抚没有着落。
闹得实在太不象话,崇祯皇帝乾纲独断,点了王道纯任闽抚。
此人乃是响当当的清流,字怀鞠,又字湛白。蒲城人。明天启五年(1625)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后升御史。
李自成起义,百姓纷起响应。王道纯上书,建议快向饥民放赈,笼络人心,得到朝廷同意,可惜执行不下去。之后,上本弹劾光禄卿苏晋与参政张尔基,均被罢免。崇祯四年(1631),又弹劾吏部尚书王永光,但未被崇祯帝采纳。其后,巡按山东。
在没有颜大少的平行空间里,山东登州爆发孔有德造反,俘登州巡抚孙元化,之后孔有德把登州火器和水军囊括一空去投黄台吉,补足了清军的短板,成为历史关键的转折点。
这位王清流在期间的作用是,朝廷有意招安孔有德,孙元化也劝说孔有德,孔有德也有意受招安。
不料,朝廷招安的敕令被王道纯隐瞒起来,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力主清剿……当然,历史难说,就算有招安,孔有德是否真心呢?
只不过,如果孔有德是真心的话,王道纯,为了自己理念而罔顾大局,清流还成了祸国殃民了。
此人素有清名,他还没到,东南府留守诸人以颜常武夫人杨莺儿、孙承宗、斯托姆已经把他的情报摸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