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节 孙元化脱身

大明之雄霸海外 比萨饼 2925 字 10个月前

……

徐光启回到他的府上,坐下就骂周延儒年纪轻轻,却是狡猾!

周延儒想解决此事,为自己解套,但又不想过于深入,就来怂恿徐光启,而徐光启落入他套里。

他不得不出牌以救孙元化,派了心腹人手去崇文门的福建会馆找寻馆主通知朝廷欲对孙元化不利之事,那里肯定有东南府的细作。

然后他又派人去请了一个西洋人来,与他秘商此事,那人同样去福建会馆找馆主,由他们安排,去了天津,坐船前往东南府。

……

不消几天,事情就向着周延儒和徐光启所想方向行进,路振飞、余应桂、李梦辰虽在朝廷闹腾,但声势越来越弱,原因-----背后无人了!而次辅温体仁则在府里大发脾气,却又无可奈何!

东南府竟然派人上门,言谈中要他停止支持路某余某和李某,否则就要出首他从东南府受贿之事!

某年某月某日,从东南府得到多少银子,账目清楚,一目了然。

再有他在家乡的走私生意,也将被东南军封锁,断他的财路!

明朝的大官们道貌岸然,这边不同意皇帝加税,那边家乡人大行走私,不亦乐乎!

“相爷,您是景德镇,我们是烂瓦缸,我们可是耐碰哦!”上门的福建会馆馆主陈启环干笑道,这家伙就是东南情报局的特务,知道孙元化对于东南府的重要性,他当然得出面保护孙元化。

东南府强盛,让周延儒当作没看见,而温体仁恼火不已,不得不放弃这个良机,他知道这帮家伙绝非善人,惹上他们,他们敢放你家里扔炸弹!

孙元化之事------只说他被叛军裹胁而走,无人再提,他的家人也没受打揽,消息传到孙元化耳中,十分欣慰,向颜大少表示感谢,同时,孙元化向颜大少引荐一人,就是被徐光启请去东南府的那位洋人,同样是颜大少很感兴趣的人。

汤若望!

登州兵乱,最终平定,被叛兵俘虏却不殉节的明守备宋光兰、分巡道王梅及相关的山东巡抚余大成等被执至京师镇抚司审问,严刑拷打,孙元化不知所踪,无法辩解,朝议将他定为祸乱之首,准备发海捕文书追缉,并收捕其家人。

正式处置没出,大明朝中还是有明白人,首辅周延儒请了徐光启过府议事。

两个都是大牛人,周延儒,字玉绳,号挹斋,明代宜兴人(今宜兴宜城镇人)。

万历四十一年(1614年)三月,会试高中第一,获会元。一月后参加殿试,又一举夺得一甲第一名,成为状元,时年21岁。连中二元,少年得志,走马京城,威风八面。周延儒中状元入翰林院为修撰。

此后一路升官,崇祯三年(1630年)二月、加太子太保,改文渊阁。同年六月,温体仁也入阁为相。九月,崇祯拜周延儒为首辅。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天主教圣名保禄,汉族,上海县法华汇人,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

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尤精晓农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等著书。同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崇祯五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为次辅。

按东南府颜常武的认为,这位徐大人是个那个年代的“科学家”,可惜颜常武没有能力将他收入囊中,就连孙元化,要不是出了惊天大乱,颜常武也弄不来孙元化----毕竟,仕途才是那个年代里大陆的黄金职业。

幸运的周延儒非常的年轻(才刚刚40岁)就高居大明文臣之首,不过,他的额头堆出了川字形,两髺已经显白。

国势艰难,内忧外患!

不要以为明朝的仕大夫都是傻子,周延儒非常清楚关外北虏的厉害,知道对方一旦得势,那大明将会不保!

因此他还算积极支持明朝的主战派抵抗北虏,如孙元化就是他支持的对象之一,算得上是孙元化的举主,朝中多位大臣攻击孙元化,他哪还不知道对方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他对徐光启说道:“徐公,孙元化是你的弟子,那些人借机攻击你所行的西法,所图不善!”

徐光启和孙元化都是小耶的信徒,明朝的仕大夫普遍看他们不顺眼,认定洋人是鬼,而徐孙两人“事鬼”,是异类,皇帝因他们有实干而重用他们,自然招致他们的嫉恨,有机会就要坑他们一把,以致于周延儒和徐光启不得不合议商量对策。

听闻首辅的话,那时徐光启已是垂垂老矣,看透了世情,冷哼道:“国势艰难至此,温长卿还不消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