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乾隆对小玉兰的思念之情,也许说是对她的下落之谜成了难了的心病。第二年,他还是决定按照当年之约下了江南。
天子移驾,惊扰的百官,倒霉的是百姓。朝中的忠直之士纷纷上书劝谏,希望皇上体恤民生,收回成命。但这一次,以往从谏如流的乾隆显得非常固执,一一驳回了奏本。很快,关于皇上下江南真实目的传言流进了朝臣的耳朵:乾隆南下是为了秘密布置对天地会的撤底剿灭,安抚江南士子。这事关国本的原则问题,没有人再敢表达反对的意见。
但这一次南巡,依旧令乾隆失望,没有找到任何小玉兰下落的线索。四布的眼线否认了广泰班的人与小玉兰有任何的接触。乾隆甚至在扬州征召了江南大部分出名戏班,也没有听到熟悉的曲牌。
乾隆并没有就此放弃,之后又有第二次,第三次的江南之旅,但小玉兰如同一缕淡淡散去的清烟,只存留在乾隆的记忆里。
又是几年过去,崇庆皇太后告诉乾隆,自己有时在深夜会突然惊醒,听到宫外传来如歌如泣的唱腔,正是小玉兰曾经唱过的《石头记》里的曲牌,皇太后的意思非常委婉,是在劝乾隆小玉兰恐怕已经不在人世了。
有一年的中秋晚上,乾隆,太后与嫔妃们上景山赏月。那一次乾隆心情不错,酒多喝了几杯,被凉风一吹,有了几分醉意,就倚靠在椅子上打了个盹。
半梦半醒之中,乾隆隐隐听到了十分熟悉却又很多年没有听到的唱腔。空灵,忧怨又有几分的无奈。而整个山中的树木,都像是为这曲调伴奏,乐音围着凉亭久久不散。
乾隆一下清醒了不少,站起身,手扶着凉亭的围栏,向外张望,可除了晃动不止的巨大树冠,又那里有一个人影?
乾隆不得不接受了小玉兰已经辞世的现实,命人做了个灵位,就摆在当年小玉兰住过的小院里,每到年节便来祭拜一下。
而乾隆的思念之情,不久就化为了对当年还叫善保的儿子的关注。也许是善保的血统所赐,他很小就体现出了方人的本事。三岁那年,名义上的母亲因难产而死,给他留下了个刚出世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