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觉得小范技乎于神,但小范并不在乎,汤老师也说,画的再快,再写实也比不上照像机吧,那不是艺术,甚至不是技术,画画还是要有自己的感悟,自己的角度,自己的情怀。大家都觉得很对。但很多同学还是会情不自禁的去想,如果有如此的捕捉能力,写实能力,再配上情怀和感悟,又会是什么样的境界呢?
蒋承志在美术班学习时,小范已经中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鲁美,但只上了不到一年,就又休学回了集安。蒋承志听说是因为小范住校以后,之前已经痊愈的自闭症症状又复发了,尽管校方对小范也很重视,送到了市里最好的医院去治疗,但并没有什么效果,在小范的坚持下,又回了集安。
人的命运有时就像行星的轨迹,看似远离了原点,奔向无尽的未知,但冥冥之中依旧围绕原点在转动,并未有半刻的偏离。在宿命论者蒋承志看来,集安对小范而言就是一个冲不破的蛋壳,离开蛋壳的结果只有头破血流。
小范回到矿场子弟学校后,就给汤斌文当了美术助教,而那时,恰好也经常给蒋承志上课。以前,蒋承志更多的是从亲朋好友口中听到小范的故事,而那时,接触的多了,蒋承志发现,小范老师的天赋异秉远远不是民间口头所能表达的。
其实这一点,汤斌文显然了解的更多,但并不把小范的天赋当作什么神奇的事,反而反复教导蒋承志,将注意力放到作品本身和要表达的观念上,不必太在意技术层面。但私下里,小范还是在蒋承志面前表现出太多神奇的地方。
比如,小范的色彩感觉如同一台机器,对于一般人的肉眼而言,对色彩的分解能力的极限也就是几千种不同色彩,但在小范眼中的世界则完全不同,一个别人看来只有简单颜色深浅与明暗的差异,在小范看来则是丰富无比,就好象有无数的色彩在跳跃。而到画纸上,就成为了细腻而充满活力的笔触,精致传神的细节处理方法。如同小范说的,他所看到调色盘上也许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种不同的色彩。这在旁人看来无异于痴人说梦,但看过小苑作画过程的人,则不会有任何的质疑。
总之,在蒋承志看来,小范就是一个天赋异禀的人,他的遥视能力一定还存在着,只不过绘画的学习,让他发现了更多的不同常人的能力,而他自己也在努力地尝试着隐藏和保护自己的能力,所以在鲁美的休学也许是小范计划的一部分。
蒋承志的一番话,让我们面面相觑,谁也无法插进话去,曹队看蒋承志停下了回忆,连忙岔开话题,问他小范到底是为什么下了矿井,出事前是不是也经常下去?矿井下的事情有没有和蒋承志聊起过?
蒋承志摇了摇头,说他并不是很清楚,但矿难前几个月,矿里的领导找过汤老师帮忙,汤老师下过一次井,后来小范也下去过,但去了几次就不知道了,他在学校排的课不多,时间很自由,但出事前确实在学校里很少出现。小范这个人自己的事情和想法很少跟其它人交流,当时自己又是个学生,更不会了解到多少情况。
但蒋承志觉得汤老师和小范的下井,一定与矿工们在井下作业时的发现有关。而矿难后,汤老师四处搜集扶余国,高句丽的碑石拓片,可能也与矿难有关。但具体是什么,蒋承志从来没有听汤老师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