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叠影(癸)

院上坟 梅村 1647 字 2024-04-21

我接过她的纸条,又在上面写到:“泰国巫师会帮你把小鬼请走吗?在你不需要他的时候?”

谢曼琳向我摇摇头,眼神有些失落。“巫师说他可以去请,但如果小鬼不愿意离开,他也没有办法,只是让我把祭祀做好,剩下的是天意了。其实,我现在很怀念过去的生活,虽然很穷困,但是我自己的生活,很自由。现在有钱了,出名了,但总是一种被监视的生活。”

我又凝视着程曼琳缓缓写下的这段话,基本确认她现在所受的困扰远比所得多,又在纸上写到:“我会帮你的,应该会有办法。”

程曼琳苍白的脸上慢慢浮现出血色,也许是热豆浆的作用,她微笑着向我点点头,说道:“常叔,我暖和多了,咱们去电影厂吧。”

我们来到制片厂,没想到找到我那个朋友,他的第一句话是“老常,你这几盒老胶片是个人收藏吗?”

这个问题我实在不好回答,只好说:“可以算是吧,至少目前没人对它有明确的所有权。”

“如果可以,能不能捐给我们厂的资料馆?放在私人手里,保存不下来,可惜了,走,我带你们去看看。”说着,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小放映厅。

胶片的修复远没有我想象的好,中间有很多中断,也有不少损坏的无法修复的地方,变成了灰黑色的一片。而且没有声音,全部黑白。整部片子大约一小时长,但我真的看了进去,却发现它无比的震撼,当然对于程曼琳也是如此,放映厅里除了放映机转动的轻响,再无其他任何的声音。

这片子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一部纪录片,拍摄的是一个电影剧组完成一部电影的过程。在我那朋友看来,这片子的意义在于它记录了早期中国电影的拍摄技术和剧组的运行方式,无疑有很强的文献价值,但在我和程曼琳看来,意义则完全不同。

片子的拍摄地点明显就是红楼,只不过那时的红楼没有现在的沧桑感,而充满了奢华的贵气。片子里的拍摄场景,我们都很熟悉,连搭建的布景,都与我们现在在红楼搭的非常类似。我数了一下片中的主要角色,竟然与我们的本子一般无二,再往下看,纪录片记录了几个拍摄的片段,从故事上推测,应该也与我们的本子很接近。

吴摄影这几天一直在找机位,而那几个机位总引起镇魂铃的共振,这件事我没有和任何人讲过,而纪录片里恰好拍摄了剧组架设机位的过程和位置,我仔细辨认了一下,正是吴摄影最终确认的机位。当然,受制于场地条件,导演和摄影师也许会英雄所见略同,但每一个机位都一致,这太令人匪夷所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