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争

三国之坐断东南 边隅人 2438 字 11个月前

广阳不能丢,因为后面就是幽州治所蓟县了。一旦蓟县被攻破,差不多就能宣告刘备势力玩完了。所以即便再艰难,刘备也要坚守。直到10月关羽率军返回,天已开始下雪,刘备这才继续派兵增援广阳。

但涿郡却是拿不回来了,老家丢了,其中得失只有刘备自己衡量。想要夺回自己的老家,就只能来年了。

7月,西部鲜卑大人步根度被吕布大军击败,并州北部初步安定下来。步根度匆匆带着部族东迁,前去依附中部鲜卑首领柯比能。而此时的柯比能。而此时的柯比能为了尽快解决东部鲜卑各部,许以利益,联合步根度共同吞并东部鲜卑,在大雪之前终于达成目的,草原上呈现两强相争的局面。

8月,天策府西征军大破郭汜樊稠联军,郭汜樊稠战死后复活,仓皇逃出雍州,再次踏上凉州土地。然而等待他们的,是无情的屠杀,已经占据凉州地盘的各路诸侯岂会坐视他们的前辈在自己的地盘扩张。不出一个月,就再被凉州军阀击败,带着最后的数百残兵四处逃窜。无数期待已久的玩家拼命拦截,就想着趁机收服这两股残余势力。最终,在北地活动的铁骑会取得胜利,将仅剩百余护卫的二人带到自己的地盘上。不久之后就传来消息,郭汜、樊稠投靠了铁骑会,帮助其训练兵马。所以网上纷纷预测,不久之后将再出一诸侯。

南阳之战,刘表击败张济之后已是残兵,孙坚取得了优势,攻到宛城之下,一直相持不下。曹操进攻沛国却是有些不利,袁术终于雄起了一把,牢牢将曹操的兵锋挡住。

荆南、交州、益州……兵锋不息,诸侯间最激烈的争锋时代到来。

这是个混乱的时代,也是不进步就要消亡的时代,想要不成为别人的踏脚石,就只能力争到底。

建安九年,刘风决定争一下。

冷兵器时代,国家之间的实力强弱,最主要的衡量标准之一就是人口的多寡。人口的数量多了,才能组建更多的军队,才能涌现更多的人才。白起对秦国统一天下最主要的贡献,就是歼灭了上百万的敌国军队,直接削弱了敌国的有生力量,比如赵国,一战被坑杀四十余万军队之后,赵国自此一蹶不振,沦为弱国。

人口是一个国家兴旺的基本保障,人口基数多了,就算几率再低,也能不断涌现新人才。

除此之外,就是家族的传承。

华夏人最注重传承,若是一个男子没有儿子,想方设法也要过继或收养一个来继承香火,以免自己绝祀,就连太监也是如此。所以才有了“只有千年的世家,没有千年王朝”,家族的传承比王朝更加久远,唐初的时候,所谓五姓七望,连一代明君唐太宗都拿他们没辙。

三国时代的很多名人,往上数几代,那也是赫赫有名,比如汝南袁氏,时下最辉煌的四世三公,在汉章帝时代就已经有人担任司徒了,目前已延续了四代。另外一个四世三公家族的弘农杨氏,甚至比袁氏的声望更大,杨震“号称关西孔子”,也曾在汉安帝时期担任司徒、太尉,而且留下了“暮夜却金”的清廉典范,他的父亲杨宝也是一代大儒,而且是“衔环报恩”的主角,再往上还能追溯到西汉昭帝时的丞相杨敞。曹操也据说是曹参或夏侯婴的后人;荀彧的先祖更是诸子百家中的荀子……

这就是传承的力量。也只有这样一代代的传承,才会源源不断涌现出无数的英才名士。

周瑜、鲁肃、张昭、张纮……这些被收服的历史名将,不仅仅是一人,而且关系到整个家族,以及后代的传承。比如周瑜,周家搬到了江东,可不止周瑜一人加入刘风的队伍,而是有一批周氏族人一起,尽管能力上不比历史人物,但也算得上是人才。而已是而立之年的周瑜,虽然游戏中目前未曾有小乔的出现,但他却已经有了后代。或许某一天,就会被周瑜引荐到刘风面前。

就算是这些小辈无法再现父辈的风采,但毕竟历史留名的人物,总比那些大众之流要好的多,总有合适的地方安置。

这也是刘风高兴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