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他还只是一个十岁不到的孩童,什么都不懂,身子骨因为长期沾不到荤腥,变得极差,瘦弱单薄,面黄肌瘦,走两步风一吹便要倒。
那时,他蜷缩在一个破旧的土地庙里,与一个路上认识的老头儿相依为命。
大灾之年,人命贱如刍狗,灾民每日睁开眼的第一件事,便是要想着如何活下去,如何去要到一口饭吃。
那时候,年幼的无思子一样饿得两眼发昏,是那个老头儿每天给他一个馒头,他才活下来的。
无思子自幼孤苦,从未有人对他这般好过。他曾想着这凶年一过,自己就找份差事做,好给这老头儿送终。
但老头儿没等这旱灾过完就死了,饿死的,因为老头儿每天只有一个馒头。
无思子入青云宗门墙前的记忆,是断断续续、迷迷蒙蒙的。
他甚至记不得自己以前的名字,许多事情也都记不起来了。
也许是因为年幼,也许是因为那段回忆太过痛苦,他本能地不想想起来。
但是,他清楚地记得那个老头儿。
他到现在依然记得那个老头儿临时前说的话。
“我见不得别人死哦!我自己死了就好了。”
这话在人心如狼如虎、人人背后插刀的凶年里,是那么可笑,也是那么可悲。
无思子很庆幸自己遇上了这个心善的老头儿,若不是遇见他,他只怕早就埋在了青州城外的乱葬岗里。
穷苦人,信的教是很杂的。
谁能救他出苦海,谁能给他口饭吃,他便愿意信谁。
老头儿是个病急乱投医的主儿,在这乱世凶年里,他似乎什么都信。
无思子记得那老头儿临死前吊着气教了他一句“太乙救苦天尊”,他那时还小,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这是哪个教、哪个门派里的话,只是跟着念,他念一遍,老头儿脸便红几分,好似真的能脱离苦海一般。
老头儿又吊着气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他点点头,刚想给他念一遍,老头儿却歪了脖子,倒在了他的怀里,死了。
无思子是个生性凉薄的人,从城外逃难而来,见多了活人死去,死人被野狗分食的场景,小小年纪早就练就了一副铁石心肠,看到什么可怜的事都不会掉一颗眼泪,不发一声叹息。
但老头儿的死却让无思子哭得肝肠寸断,哭得歇斯底里。
不曾为别人掉过一颗眼泪的他哭肿了自己的眼睛,哭得双眼通红,哭得差点瞎了自己。
他抱着老头儿的尸体,哭了整整一夜。
第二日,他将他与老头儿共有的唯一一张破草席拿了出来,将老头儿的尸体裹了,背到城外的乱葬岗去,去那儿将他埋了,好让他入土为安,好让他不至于被那些饿极了眼的人煮熟了吃掉。
也就是在那个乱葬岗里,无思子见到了那个小女孩。
那时,她正跪在一座墓前,默默抹着眼泪。
她同样饿得瘦骨嶙峋,满脸菜色。
那座墓里躺着的,应该是她唯一的亲人了,因为没有哪个孩子的父母亲戚,敢这么大胆地在这人命如狗的凶年里,放心让一个孩子到这乱葬岗里来。
她,也和自己一样,是个孤儿。
无思子望了她一眼,认定了她不过也是一个同自己一样的可怜人,没什么危害后,便不再看她,走进了乱葬岗深处,去寻一个无人的地方,给老头儿下葬。
他用了一天的时间,用双手和石块,为老头儿刨了一个很深的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