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规划

一世富贵 安化军 1830 字 10个月前

与其他王城不同,洛阳城不是规整的四方左右对称结构。宇文恺精通天文,是按照天上的帝王星相来规划城池的,这是一座真正的地上王城。

皇宫在洛阳县,相对来说,洛阳县管的地方比河南县小得多,但也繁华得多。

不知不觉就到了天津桥,张立平指着桥头的亭子道:“都漕官人,这亭名为就日亭,桥南头也有一座叫朝宗亭,都是钱相公在的时候建的。”

钱惟演是文人气息很重的官员,就喜欢建个亭子修个池子什么的。天津桥上有一胜景名为“天津晓月”,是在合适的日子,凌晨漫步桥上,红日未升,晓月高挂,面对着桥下的洛河水,让人心生暇思。这两座亭子,最大的用处就是欣赏此景。

徐平没这份诗情,他更关心普通百姓的民生,对他来说,这就一处休息的地方而已。

进了亭子,只见两边白壁上题了不少诗句,大多都是吟咏胜景的,水平参差不一。

徐平站在亭边,看着桥下奔流的洛河,水面上不时有一片白帆,慨叹道:“唐朝时候这里是天下最繁华的地方,所谓神都。天津桥两侧,宗正寺、太史监等衙门众多,王公大臣如太平公主、歧王宅都在这里,景象便就如现在京城里的州桥一般。不过区区三百年,便就破落到这个地步。当年的王公旧第,废为花圃菜园,甚至还有大片稻田,世事沧桑啊!”

张立平也跟着叹了口气:“可不是,洛阳父老时常还念着唐朝时候,说那时候的洛阳城比如今的东京汴梁还要繁华。只是王气不再,现在破败了而已。”

徐平笑道:“父老们又念的什么唐朝,自晚唐起,这城火烧水淹,都不知道毁了多少次了。当年洛阳城里的老居户,只怕是万不存一,父老们也是从其他地方迁过来的。正是因为其繁华,所以才毁得彻底,这城只怕难有再起的机会了。”

依着前世记忆,唐朝是洛阳城最后的繁荣时光,以后就更是一代不如一代,很快就沦落成为一个内地普通城市了。现在的洛阳城也只剩了个空架子,勉强算个大州城而已。

感慨完了,徐平问张立平:“洛河宽广,极易行船,怎么河面上不见什么船只?除了这桥旁边的小码头,也没见装货卸货的地方。难道平常都是这样吗?”

“回官人,自小的记事起,就是如此了。洛河看着宽广,实际河道不深,到了秋冬枯水的时节,还经常行不了船呢。再者说了,洛河上游都在山里,船难行不说,也没有什么货物要外运,河上的船自然不多。”

“原来如此,这样一条河道,如此荒废着实是可惜了。”

洛河发源于陕西路商州,一路都在山区穿行,进入河南府才算是有平原。河南府平原地区人口都这么少了,山里的人户更加稀少,哪里有什么船来?当年漕运的繁荣,靠的是城里的皇室和王公贵族,从汴河黄河运货物过来,现在自然也没了。

空白的纸上好作画,冷冷清清的洛河,正是徐平所看重的。开封城里很难找这样一条水利丰富的水道,惟一的那么几个点,还都建了水磨务。洛阳便就没有这些问题,只要摆平了河南府,徐平尽可以在这水道上建各种设施,利用水力建场务。

洛河、伊河、谷水、瀍水,都是从山区流出来,汇集到洛阳城周围,这里的水利条件极其丰富,甚至可以说是中原地区绝无仅有的。利用这些水力,规划得当,甚至能建起一个工业中心。再借助洛河、黄河到汴河的水运通达四方,这是徐平心中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