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5章 玉米苗

电影教师 青城无忌 3727 字 12个月前

“他年纪太大,不想客死他乡!”

“可他不走,也会死的!”

“他说了,反正都是死,宁愿死在家里。”

摄影机慢慢向后来拉,镜头拉成全景,王珞丹身后是逃荒的村民,有扶老携幼,挎着包袱行李的;有推着独轮车的;有的小孩不愿走,被家长拉着走的;人群中还有挺着大肚子的孕妇,举步维艰,每个人脸上的眼神都显得无奈又迷茫……

镜头升到半空中,以45度角向村子方向推过去。典型的对角线构图,能够增强画面的纵深感。摄影机缓缓穿过逃荒的人群,穿透空荡荡的小路,穿过空荡荡的村子……

随着镜头推移,李雪建和盲狗出现在银幕中。李雪建背着手,慢吞吞地往前走。崇山峻岭看不到丝毫绿色,整个世界都是干枯的颜色。李雪建走进土地,蹲下了身子,看着那颗细细嫩嫩的玉米苗。

摄影机缓缓推过去,最终镜头中只剩下李雪建的半张脸。跟王珞丹一样,他的额头布满汗珠,湿哒哒的头发贴在头皮上。不一样的是,他的眼神无比坚定,闪烁着充满希望的光。

今天到场的艺术片导演很多,其中不少人喜欢用长镜头,而且水准极高,比如锡兰。但在看完张然的这个长镜头之后,在场的导演都无比佩服,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对称结构的长镜头。就连戈达尔也开口赞道:“这个镜头真是超乎想象!”

贾樟柯对这个镜头也大为佩服,不过他最佩服的不是对称结构,而是张然对观众心理节奏的准确把握。

这个长镜头从越过逃荒人群,到先爷出现,有30多秒钟的空镜头,空荡荡的山路、空荡荡的村庄。长镜头本来就会拖慢电影的节奏,让人觉得拖沓,加上这样一段空镜头,应该会让人觉得拖沓无聊才对。不过贾樟柯在看的时候,却没有感到丝毫的拖沓。

之所以能够达到这个效果,这个镜头开始的时候,通过几个人的对话告诉先爷放弃逃荒,留下来了。观众都想知道先爷在哪里,现在在做什么,就产生了悬念。当观众带着悬念去看这段镜头就会在镜头中寻找先爷,自然不觉得拖沓了。

电影继续,跳切,大全景,整个镜头几乎被大山填满,只有银幕上部的一小部分露出了天空,山坡中的先爷和盲狗是那么的渺小,小到随时可能消失。所有人都走了,这个村落,这道山脉,只剩一个老人和一只盲狗了。

巨大孤独感如同石头咣当砸观众的心坎上,死寂和荒凉啃食着观众的心。几乎所有人都在想,村民都走了,又是大旱,一个老人,一只狗,可怎么活啊!

镜头切换,大全景,随着几声狗叫,盲狗从天地相接的地方跑出来,紧接着,李雪建也慢吞吞地走了出来,他的身形消瘦了不少,但眼神一如既往的坚定。

特写镜头,李雪建像是看见了什么,脸上有了笑容。镜头切换,李雪建的主观镜头,在地中央,那棵玉米苗已经长到筷子那么高了,在红褐褐的日光下青绿绿如一股喷出的水。

镜头切回,李雪建扭头问盲狗:“看到了吗?多香呵,十里八里都能闻到这水津津鲜嫩嫩的苗棵气!”盲狗朝李雪建扬了一下头,蹭了蹭他的腿,不言不语朝玉米苗跑过去。

李雪建把声白布衫脱下来,揉成一团,在脸上抹一把,夹到了腋下,走到玉米苗的面前。他蹲在地上看着玉米苗,眼里闪着慈爱的光,就像看着自己的儿孙。

镜头慢慢移出村子,狗叫声越来越强烈。戛纳电影宫安装有全息声系统,观众清楚的感受到狗就在镜头左边四五米远的地方,只要镜头再往左移动,大家就能看到这只狗了。但就在此时,镜头突然却停住了。

镜头切换,特写镜头,李雪建沟壑纵横的脸出现在大银幕中,他平视前方,无悲无喜,看上起有些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中的那个老农。

全景镜头,村头空地布置着祭坛,李雪建站在祭坛中央,台下站着数百村民,男女老少都有。

镜头快速切换,香案上烟雾缭绕,瓜果供品一应俱全;两个水缸画着龙王,缸里面盛满了水;一只用绳子牢牢拴住的黑狗在不住大叫。

近景镜头,李雪建用苍凉的声音喊道:“龙王爷,显灵吧!龙王爷,显灵吧!龙王爷,你发发慈悲,给下点雨吧!”

念完祭词,李雪建双手举手,手心向天,大声喊道:“跪下!”说完,他带头跪在地上,身后男女老少都匍匐在地上,一眼望去乌压压的一片,场面极其壮观。

“一叩首!”李雪建大喊的同时,俯身向下,双手按住地面,头磕在地上。他身后的村民都俯身向下,行叩首大礼,无比虔诚。

“二叩首!三叩首……”

跪拜过后,黑狗被牵上祭坛,用绳子拴在两个水缸之间。李雪建看看头顶的太阳,然后对黑狗道:“你要是渴了就喝,饿了就吃,不饥不渴时就对着太阳叫,只要把太阳咬退,雨落下来,就把你放了!”

黑狗像是听懂了李雪建的话,狗头仰着天,一声接一声地吠叫着。

在黑狗猛烈的吠叫中,镜头慢慢摇向天空。碧空万里,看不到一丝云彩,恶毒的太阳正喷射着猛烈的火焰,想要把整个世界烤透。紧接着,“烈日灼身”四个血红的大字出现在观众眼前,随后主创的名字相继出现。

贾樟柯轻轻呼了口气,他喜欢拍社会底层人物真实的生活状态,也拍过农村题材,但他知道如果让他来拍这个故事,一定拍不到这种程度,他根本就拍不出这种皇天后土的气度来。

在中国电影史上有一部电影拍出了这种气度,那就是陈凯哥和张一谋携手完成的杰作《黄土地》。要拍出这样的电影,导演不光要有高超的技巧,还必须拥有足够的胸怀和气度。

索菲亚-科波拉记得罗杰-伊伯特在《伟大的电影》说过,史诗片这个词指的不是大成本,大制作,而是大想法,大视野;《烈日灼身》正是一部具有大想法、大视野的史诗电影。这种电影她父亲年轻的时候应该能拍,而她是无论如何都拍不出来的。

字幕过后,镜头慢慢从天空摇下来,大全景,村街上李雪建背着手,正往村口走。

王珞丹挑着水迎面走来。她看到李雪建,便将水桶放下,问道:“先爷,今年是咋回事?往年狗子只要叫上天,最多七天,太阳就会叫退,就会刮风下雨或者阴天了。可今年都半个月了,一点迹象都没有。”

李雪建抬头看了眼头顶的太阳,叹息道:“这雨怕是下不下来了!”

李雪建走出村子,来到祭台,发现两缸水被日晒狗饮,干了一个缸,另一个也见了底,再看黑狗,毛都卷焦在一起,完全瘫在了地上。李雪建见狗可怜,解开绑在狗身上的绳子,叹了口气道:“你走吧,不会下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