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吧!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对当代人类年龄界定,四十五岁以下都是年轻人,而六十五岁以上才是老年人。四十五岁到六十五岁这一段才是中年人。”贾有为摆事实道。
“别和我整出这些没用的东西。我给你说的那个女孩子,那可是经过了好几位面相大师的一致认同,和你八字全部吻合,旺夫,多子多福相。
只要你能够生出儿子来,那么我死了见到你爹,也能够让我亲口转达给我这一个亲哥哥,让他好放心了。”贾紫玉极力说服道。
“东南亚那边的名门望族,那血统都混合了当地人的了。我看,还是算了吧!”贾有为百般不情愿,于是找出种种借口来进行推脱道。
“别人是从华夏之地远渡去到那边的正宗华裔,不但祖谱上面记载的清清楚楚,而且还由我在新加坡投资的一家私立医院比对过了dna的鉴定。吃完饭,我把那一份详细的报告书给你亲自过目。你给我一句痛快话,什么时候再婚?”吴紫玉穷追猛打道。
“dna鉴定,这也行?反正,我最近一段时间是不考虑其它事情,得专心致志的把一篇正在创作中的中篇小说发表到全国性文学刊物《收获》上面去。”贾有为就是不应口再婚的事情道。
“作家这个头衔就对你这么重要?据我所知,你也写了不少年头,是进入了区作协,市作协,还是全国作协?”
吴紫玉早就知晓他偏爱写作一事,少有把心思花在家族生意上面。贾家族人公推贾有为是家主,可不单单是因为他名下的股份占了大头,而且还在于其确确实实地有家族内无人能及的经营天赋。
若是自己这一个侄儿能够把大部分心思都放在生意上,家族生意会在原有的基础上翻二,三倍,还是完全有可能性,也能够让她每年的分红又多出不少钱。
贾紫玉心如明镜,贾有为是被族人公认为千年难遇的经商奇才这一点,毋庸置疑。可是,他却又不怎么务正业,偏偏钟情于根本就没有天赋的写作上面。
“都不是。头衔不重要,而重要的是我要写作。无写作,不能活。”贾有为一本正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