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不是御史言官很恼火

佞臣 一夕秋月 1214 字 11个月前

但现在袁州知府王通成了他最大的阻碍,他自然知道送银子是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办法。

但知县熊绣不是一个没有远见的官员,他也知道大明的即将进入下一个吏治清明时代,自己这个时候的任何一个污点在以后都会被放大,到时候自己想做阁老当尚书位极人臣的目标只怕也会因此而被断送。

所以现在熊绣是不敢送银子给这位王知府的,但他又没有别的办法。

三年大计,州县官是由各地府官考察后上报,因而知府对自己的评价很重要。

如今,熊知县心里早已把知府王通的祖宗问候了一个遍,他恨不得现在就把这个贪官绳之以法。

只可惜,让熊绣无奈的是,他只是一个知县不是御史言官也不是按察使体系的官员,是没有权力纠察自己这位上官的。

官场上的麻烦只能用官场上的关系来解决,严衡深知这一道理,他继续和刘师爷聊着,在将一枚小金锞子丢进刘师爷袖子里的同时问着自家恩师也就是知县熊绣在官场上的关系往来。

严衡现在只能指望熊绣,他在大明官场只认识且有关系的就知县熊绣这么一位官员,所以他只能从知县熊绣身上找突破口。

他不认为一个两榜进士出身且在京城做过一段行人司行人的京官的官员不会有自己的同年或者同榜以及师生关系网。

果然如严衡所料,他从刘师爷口中得到极为有利的信息就是,当今的江西巡按御史李俊就是自己恩师熊知县的同年!

不但如此,如今在京城做翰林院侍讲学士的李东阳则是熊绣之师兄,两人加上刘大夏、杨一清等人皆出于黎淳门下。

既然那个叫王通的知府影响了自己恩师和自己还有自己弟弟小严嵩的政治前途,严衡觉得自己有必要找自己恩师好好谈谈,谈谈怎么把这个拦路的绊脚石给搬开。

袁州府治所在宜春县,分宜县离宜春县并不远,且分宜两字之由来便是有取宜春部分之地建县之含义。

因而,也就行进了一天,严衡和熊知县等便进入了袁州城外的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