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老师来了。”
“晨老师这次写的故事真的不错。”
“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真是绝了,昨天我拿报纸回去,我家姑娘连看了四五遍都舍不得放下,真是太好了。”
刚踏入办公区,就有三五个人凑过来,态度友善的和晨阳打招呼,习惯了原主记忆中的被忽略,一时间,晨阳有点懵逼。
晨(陈)老师?
这是夸他还是骂他呢?
老师这个称呼很官方,可配上他这个姓就不行啊,晨老师?他就算想也没那种摄影爱好啊!
呆了几秒,晨阳急忙道,“许老师,郭哥,吴姐,你们可太抬举我了,叫我阳子或是小晨就行,老师这个称呼我可不敢当,再说我哪儿是老师,我就一小学生,还得和你们多多学习呢。”
社会就是这样,它很现实。
原主本来就没什么才华,可偏偏却长期霸占着专栏,专栏也就算了,可还有个杜林泽时不时的捧杀,拿他出版过书这件事说事儿,有意无意的就给原主拉了不少仇恨,这也是晨阳为什么入职了两年多,但在办公室还是如小透明一样。
现在晨阳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当然也有人愿意靠近。
世态而已,真没必要放在心上。
和几位同事进行了深切友好的互动和交流,晨阳才回到了办公位上,刚坐下,就见从收发室方向过来一妹子推着车,车上放三个箱子,两大一小。
妹子推着这三个箱子在办公区来回窜梭,边走还边把什么东西从箱子里取出来放下,虽然隔得远,但晨阳看得出来,那是信。
早就听说编辑部会收到来信,活这么大,他还是第一次收到信,不知道读者会在信里和他说什么。
想着,晨阳有点激动。
没一会儿,那妹子就走过来,从两个大箱子中间取出一个小箱子,交给晨阳,“晨老师,您的信。”
收发室每天早上都会把读者的信交给各个编辑,有的是转交,有的是读者的感谢,但那最多也就是三五封,能收到十几封信已经算是奇迹了。
可现在,现在晨阳却受到了满满的一箱子!
一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