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除夕大庆(5)

队列中的官兵保持着和长官同样的大步继续向前几步,于左脚着地的同时,右手将肩膀上扛着的已经上了刺刀的汉阳造步枪移至右肩前,同时左手接握步枪护木,右脚再向前一步的同时,右手移握枪颈,再于左脚着地时,两手将枪斜指向前,枪面向上,刺刀尖约与每个士兵的下颌同高。

“劈枪”,未来共和国阅兵式上令人热血沸腾的动作,被刘浪带到了这个时代。

钢枪如林,在轰然巨响的踏步声中,雪亮的刺刀在冬日阳光的映照下让每个人身上的寒毛仿佛都战栗了。

震撼大地、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再配上几乎能闪花人眼的钢刺丛林,此时走过来的不过一百多人的队列,在所有人的观感中,仿佛是一架非人的、无坚不摧的战争机器,令观看的人群无论从眼睛还是从心灵都受到了一股无比巨大的冲击,产生了一种自己是螳臂当车无法阻止他们前进的感受。

在这样的队列面前,别说是他们这些人,他们给人的感觉是,哪怕前面就是有一道钢铁防线,他们也能一脚踏碎的错觉。

可能大部分民众只是觉得震撼,但对于范绍曾和张炎以及他们麾下的一众军官们来说,那已经不是震撼,而是震惊了。

他们现在知道独立团为何能在长城一战击溃日寇强大的第八师团了,他们靠的不是所谓的完备工事,亦不是那藏兵八日完美的暗夜偷袭,更不是传说中射速极高但对于后勤是灾难的新式机枪。

而是,钢铁般的战斗意志,和无与伦比的纪律。

就凭着这一轮入场,他们就有资格成为国内第一强军,别说四川所有之军,就是放眼全国乃至全亚洲,都无军可比。

独立团,已经有了强军之魂。

不,他们终究还是错了。

独立团的强军之魂不仅仅只是如此。

独立团的强军之魂不在于队形,而在于人心。

随着领头一名手持青天白日军旗士兵身后的一位上校猛跺两脚地面突然立身形,嘶声长吼“立定”,紧随他身后十余排士兵组成的军阵中的士兵们也集体猛踏两步集体大吼“立定”。

“咚咚”两声闷闷却几乎能震得人心尖发颤的脚步声响起,接着就是一片寂静。

笔直战立如林的士兵队列是寂静的,周围的观众们亦是寂静的。

什么叫整体,这就是整体。如果说先前的原地踏步给人是一种律动的美,那现在满场的寂静,则是满场的观众对数千人同时在口令声中由动突然转静最震撼的表达。

然后,先前排成两列小跑着前进的尉官队列迅速分散,各自融入以连队为单位组成的各军阵队列,有的站到了各自军阵队列之前,有的站到了队列之中。

显然,能站在集团队列之前的,最少都是上尉级别的军官。像凌洪上尉就直接站到了高声嘶吼发布立定命令的迟大奎身边,因为他是一营的副营长同时还兼任一营一连的连长。

在范大师长的嘴巴猛然张开还没来得及合上之际,“滴滴滴”冲锋号再度响起。

只听领头的上校一声大吼:“第一营第一连齐步走。”

他身后的十六排官兵组成的军阵跟随着军旗和上校少校一起,由极静突然转为动。

这次,没有轰然的脚步声,或者脚步声没有先前数千人同时踏步那么大,但,士兵们同时迈腿同时摆臂,齐刷刷的动作以及齐刷刷军服摩擦的声音和并不大而整齐脚步声一点儿也不比刚才那数千人惹出的动静来得震撼更小。

因为,只有当他们走入训练场,距离围观的人群才更近距离看到开始缓步行进的官兵队列的整齐程度。每个人,不光迈出的步伐大小几乎是一样的,就连挥动手臂的时机也完全相同。单手托着扛于肩膀上的如林的钢枪仿佛在这一刻更是展现出他们战斗的决心和勇气。

“第一支向我们走来的部队,是我独立团第一营第一连,该连全连156人,在两年前长城一役,战死60人,轻重伤70人,但他们以一个连队的兵力于山楂峪关口顶住了日寇两个大队的轮番进攻八天,并以60可战之兵和近200日寇白刃战尽毙100余日寇,战后能重组连队的不过60人,但他们依旧浴火重生了,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领队的是一营营长迟大奎上校,跟在他身边的是他们的连长凌洪上尉亦是英雄,于长城一役,单人格杀日寇三十人以上。。。。。。”

没有麦克风,团副张儒浩亲自拿着一个白铁皮做成的大话筒,一改往日的儒雅,涨红着脸鼓足力气几乎是以嘶吼的声音在行进队列整齐划一由远及近的脚步声中介绍第一支出场的部队。

不过,谁也没有笑话堂堂张团副还要用这样一个简陋的工具,所有人的眼神随着张儒浩充满金戈铁马的介绍都集中在那支踏着稳定步伐逐渐前行的队伍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