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封府,玉清道德宫。
一身道装的赵佶,正盘腿坐在一张蒲团上,眯着眼睛听自己昔日的友人,如今的大周共和国执政府左相米友仁解释武好古嫁女的条件。
“……家师就是怕女儿在开封府受委屈,别无他意。谁不知道大宋的宗室看似高贵,其实就是富贵囚徒。对于寻常的富豪亲贵而言,这等天家富贵也足以让他们心动。可是武家在周国也是一国之主,富贵尊荣虽然不及大宋天家,但也相差不多。而且还没恁多拘束,自由自在,逍遥快乐。”
潘孝庵和武好文今天也都在玉清道德宫,两人也和赵佶一般,做道士的装扮。等米友仁说完,他们俩就先后开口了。
潘孝庵道:“陛下,我朝如今连拥兵坐镇一方的节度使都有了,多个实封的王爷又有什么打紧?而且京东商市、朐山县城、郁州岛的地盘并不大,连一州之地都没有。”
武好文却是不大赞成,只是摇头:“就怕开了先例,日后止不住,封多了,天下就乱了。”
米友仁笑道:“先例也不是郓王所开,而是交趾郡王所开的。家师还有个建议,在交趾以南大封诸国。赵家一半,武家一半。封上十几个国,行夏君夷民之法,将交趾以南的土地都分封了,只留几个要冲由大宋、大周直辖。这些封国日后便是散掉了,也还是赵、武两家的血脉。”
“这倒不错……”赵佶点点头,“朕的子嗣颇多,都留在京城也太拥挤了。”
赵佶现在有18个还存世的儿子,而且他才三十多岁,后妃又多,看着还得继续生儿子。如果能生到70岁,儿子没100也有80个。那么多儿子都封亲王,光是赐第和俸禄就是笔天文数字了。
以后儿子还要生儿子,孙子还要生重孙子,繁衍上几代说不定就有数千了。这可不是那种远支宗室,而是近支皇族。按照代降的标准,儿子是亲王,孙子是郡王,重孙子还是国公,便是旁系也得有个侯,封个官吧……数千公侯啊!平均一个公侯一年花销几千缗就是上千万缗!
更不用说在开封府城内建数千个座府邸的开销了。府邸啊,给个“石库门”是不行的,怎么都得有个大院子吧?至少得是价值十万缗以上的那种,几千个大院,不得花费几个亿?
看到赵佶动了心,米友仁接着忽悠道:“陛下子嗣众多,百子千孙也不是不可能的,要都在开封府居住……光是置办宅邸就是得掏空国库了。”
皇帝居然也要当房奴了!
“……若是都封出去,无非就是一百个国,一千座城。天下之大,无边无际,百国千城根本不是问题。
况且子嗣太多的不仅是天家,哪家勋贵不是子孙满堂?天家苗裔总还有份富贵。可是那些勋贵的子孙后代,落魄的可真有一些。如果能封出一百个国,不仅天家子孙有国主可以当,勋贵的子孙也有地方做官去了。”
好像是这么回事儿……
“……如今天下多得不仅是宗室、勋贵,贫苦百姓也繁衍生息到了万万之数。其中下无寸土,上无片瓦者,不知凡几。近年中原困苦,多有流离失所,流民成群,早晚为天下大患。不如果招为厢军,分与诸王,迁往海外封国。若一王得一万户,百万便是百万户。中原少了百万户流民,海外多了百万户国人啊!”
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纪忆丢下即将开始的西洋战争,登上一条桨帆快船拼命往宋朝而去的时候。武好古也准备要离开天津市了,因为完颜阿骨打统率的三万大军,日前抵达了科尔沁草原。
阿骨打一来,萧瑟瑟就害怕了。虽然这个女人在共和二年冬天涨了回脸,大破合不勒的数万萌古大军。
但是这回来的可是完颜阿骨打!萧瑟瑟不敢托大,就给武好古写来了求援信。还约武好古在承德相会,一起深入讨论军情。
武好古和萧瑟瑟之间的友情,潘巧莲和西门青也知道,不过她们俩都很知趣,从来不提。
不过今天晚饭的时候,武好古提及了自己要去承德的时候,西门青却接过了话题。
“大郎,奴家听说萧太后有个女儿可是难得的美人,上回差一点就嫁给大宋的太子爷了。”
武好古一笑:“可惜没嫁成……怎地,大姐儿,你想给余里衍保个媒?”
“咱家的信儿怎么样?”西门青笑着,“信儿也不小了,都入了骑士学院了,也是时候给他说一门好亲了。”
把余里衍娶进门?倒也可以考虑。
武好古想了想,把目光投向潘巧莲,“十八姐,你看怎地?”
潘巧莲目光流转,扫了西门青和武好古一眼。西门青的心思,她当然是知道的。武义信也是西门青的儿子,如果娶了萧太后的女儿,那无疑可以壮大武义勇、武义信两兄弟的实力……
不过潘巧莲仍然不动声色,“行啊……是时候给信儿也寻一门亲了。不过咱也不能不考虑孩子们的想法,奴和大郎你可是两情相悦,没有父母之命的。”
“对对,”武好古笑着,“这一次就把信儿带上,让他在承德和余里衍见面,能看上就好,看不上再换一个。萧太后身边还有斡里衍、大奥野、次奥野三个闺女,都生得不错。”
这三个闺女不是萧太后亲出,只是被她带到了大定府,成了和亲的筹码。
“大郎,”潘巧莲道,“听说你想在南洋多弄几个封国?可有这事儿?”
“有啊。”武好古点点头,“不仅要在南边开拓封国,将来还得向东开拓。”
“日本?”潘巧莲感兴趣地问。
“更东面。”武好古回答。
“日本的东面是哪里?”潘巧莲问。
“是扶桑树吗?”西门青笑问。
武好古摇摇头,“据说是一片宽阔无边的大陆……在武王伐纣时,殷商太师闻仲就率领商人的余部和十几个方国渡海去了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