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在开封府民间繁华热闹的时候,垂拱殿内的朝觐活动还在继续。
此时在殿内觐见大宋皇帝的是高丽国使臣尹瓘和副使赵珪。两个高丽使臣都能说汉话——此时高丽国并没有自建文字,虽然出现了用汉字的音和义标记高丽语的“吏读”,不过尹瓘和赵珪这种层次的高丽文官,都是能说一口流利汉语的。毕竟汉语才是高丽王国真正的官方语言,科举考试和吟诗作对时都要用到的。
和宋辽之间时常剑拔弩张的关系不同,大宋和高丽国之间的关系,至少在表面上还是非常和睦的。
当然了,小的摩擦不是没有。因为大宋一直实行“联丽制辽”的政策,对高丽国使团一向优容,因此就让某些不知天高地厚的高丽使臣钻了空子,在往来路上需索挥霍,不过这样的情况在哲宗亲政后大大改善了——赵煦和章惇都是比较计较的性格,没有之前的官家和宰执那么穷大方。
“听说你们高丽国想要对千里长城以北的生女直部落用兵?”
一番寒暄问候之后,大宋天子突然就问起了一个让尹瓘和赵珪都始料未及的问题。
大宋天子提及的“千里长城”是此时高丽国的北方边墙,是高丽靖宗在位时修建的。据说是为了收复被契丹人占领的鸭绿江以南地区,至于要怎么样用一道距离鸭绿江很远的边墙去收复鸭绿江以南的土地,这个问题只有高丽人自己才能想明白了。
在千里长城竣工后,这道西起鸭绿江入海口附近,东跨威远、兴化、静州、宁海等十三城,东傅于大海,延袤千余里的石城,就成了高丽国和辽国以及附属于辽的生女直部的边境线了。
至于越过千里长城北伐辽国的事情,是从来都没有发生过的……
而这一次,因为契丹人主动从生女直的土地上撤退,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丽西北边境外的权力真空。
于是高丽君臣就想起了靖宗先王的遗志,想要收回一部分鸭绿江以南的失地。不过他们还是不敢去招惹辽国,所以不敢在西线靠近鸭绿江入海口的地方东手,就打算向位于高丽国东北部的曷懒甸下手。
不过这事儿现在还处于讨论阶段,虽然开京城内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可是这个年头信息传播速度很慢,在开京城外都没什么人知道。没想到宋朝的天子已经得知此事了!
“陛下,”尹瓘摸着自己的胡须,一双标志性的高丽三角眼眯了起来,看着眼前这位“昏聩”名声在外的大宋昏君,斟酌着用词道,“我国并无意对千里长城以北用兵,只是现在大辽国势稍退,撤出了部分驻扎于我国东北边境外的驻兵,使得生女直诸部群龙失首,因此有一些生女直部落意欲归附我国。”
他的用词很谨慎,但还是透露出了很多信息。
第一是辽国的确从生女直属地撤兵了——这事儿也可看成是契丹人衰弱的标志!
第二是生女直诸部现在还没有一个共主,是群龙无首。
第三是高丽国将会通过征抚并用的手段吞并一部分生女直部落。
第四嘛,就是高丽国并不想和辽国因为生女直部落的地盘翻脸。
也就是说高丽国会先请求辽国的同意,然后再向千里长城以北出击——实际上,高丽国对千里长城以北的出击,对辽国是有利的,因为高丽国很可能同企图一统生女直各部的女直完颜部爆发战争。
这场战争无论谁胜谁败,都会拖延生女直统一的步伐,而给辽国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赵煦和章惇对望了一眼,章惇微微摇头,赵煦则轻轻点头。这对君臣之间是存在某种程度的默契的,对个眼神,做几个小动作,就知道对方的意思了。
赵煦开口道:“朕闻女直民风强悍,野性难驯,尤在契丹之上,高丽国若要用兵于千里长城以北,须得千万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