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试制老汤

春风二十年 宁溪南 2275 字 2024-04-20

安老五点头说:“知道,这个我想到了,两个月时间够了,能出来准数。”

小伟洗了洗手,几个人出了厨房来到陈辉办公室,小伟换回原来的衣服说:“总不干了还有点不得劲了,看来以后得没事就找机会碰碰勺才行。”

陈辉笑着说:“说的像你干过多长时间似的,除了在家弄了几次你在哪干过呀?”

小伟点了点头说:“确实,现在在家也挺长时间没碰大勺了,这么下去不行,以后得多干。技术这个东西学会了就自己找机会坚持下去,一放就完蛋了,以后想捡都捡不起来了。”

陈辉抻了个懒腰说:“哎呀,这分店总算是见着点影了,现在就差人了。”

小伟坐下来掏烟散,说:“你这段时间抽空找找房子,奉天几个主要的商业区都转转。”

陈辉点了点头答应了一声。

夏茂盛说:“这事一下子好像就多了不少的感觉。”

小伟说:“等办公楼盖好,让李娜把经理交给魏云,让她到办公室那边上班,人员的招聘培训,各店面的不定期检查考核,物料的调配采购,人员考核,成本核算,工资计算发放,以后让她管这些,等以后陈晓能出来了也过来弄这摊。”

陈辉说:“要不注册一家食品公司得了,把饭店这块统一管起来。”

小伟说:“行,不是还打算上蒙古包吗?还有兴城特产的销售呢,成立一个公司可以,以后每个饭店就是一个分公司,相互之间人员物资也好调配。”

第二天下午,小伟夏茂盛陈辉陈晓耿惠来到饭店。

小红今天去学校了,虽然复习时段管的不严也不能天天不去呀。

小伟估计小红是去学校找那个爱显摆的同学显摆去了。

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承认,家庭条件相对好些的家庭里孩子更容易成材,当然,这个成材不是指成为什么伟大人物,更不是说家庭条件不好的人家就不能成材,我说的只是比例。

小学一样,初中有一点点差别,高中就有明显差距了,到了大学,家庭出身好的学生比例就会明显提升,现在也是这样。在90年代初这个时期这种现像尤为突出。

也不是说别的,家庭条件好的家庭,孩子用来学习的时间更充份,自己的私人时间也更多而已,条件不好的回家就得干活去了,还谈什么学习,谈什么爱好,这就是无奈的现实。

90年代初也是有培训班的,那时候叫少年宫,也有私人偷着办小班的,那里没有几个穷人家的孩子。城镇,城市,大城市,省会城市,虽然都是城里人,但是这四个名称在那个年代就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在那个信息不通交通不便的年代,距离中心越近的地方机会就越多。包括上学。

来到饭店,几个人先到陈辉的办公室里坐了一会儿,和金姐李娜分别说了一下工作方面的事情,然后小伟才换上久违的厨师服,开始做菜。安老五在一边指导。

用一般的高汤炖了正常一份的菜量,各方面都细心的做到最好,然后大家尝了尝,体验一下这种口感,随后加入安老五准备好的秘制老汤,以手勺为标准,加勺尝一下,加一勺尝一下,四勺加进去,陈晓说:“不对,这味不对了,不能再加了。小伟你再弄一碗,我觉得三勺应该差不多。”

围着汤碗拿着筷子汤勺的众人都尝了尝想了想,耿惠同意陈晓的意见,夏茂盛犹豫,陈辉完全就是在吃,对于他来说都好吃。安老五品了品说:“按小晓说的试试吧,我可能是吃的多了,对这味不是很敏感了。”

金姐说:“我觉得小晓说的对,第四勺加进去确实味道有点不太对,怎么说呢?味道太大,浓了,不是不好吃,而是有点腻了。”

小伟没发表意见,手脚麻利的又做了一碗出来,之所以叫小伟来做,是因为他懂做菜,但是厨艺又不是很精,正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