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说清明 ——说说那些假历史

春风二十年 宁溪南 2666 字 2024-04-20

于是上巳节就悲了,到了宋代,这个流传了几百上千年的重大节日彻底没落了,被寒食+清明完全反超。

而宋代有什么呢?朱熹啊,存天理灭人欲的贞操型斗士朱熹啊。我靠,你们这群不要脸的光天化日大型果体混浴?这特么必须灭绝啊,假日啊,懂不懂什么叫假日?谁特么让你们真日的?

于是上巳节就被一棒子撂倒了,没了。

消失了吗?没有,怎么可能,不过是变成了朱熹这些人的私人小游戏,这么嗨的事情必须是关起门来自己搞啊,老百姓必须灭人欲的。

中华千年教统的儒学就在这里拐了个弯,弯成了儒家。朱熹这个臭不要碧莲的货成功了。

而同时,清明终于逆袭成功,从寒食节里脱离了出来,变成了独立的节日。吃冷饭扫墓哪有嗨皮舒服嘛。到宋末,清明华丽上位,这是一个嗨皮的狂欢节日。

到了明代,上巳和寒食两节已经基本上从民间消失了,只是留下了文字,咱老百姓只过清明。

但是,总得有个日子祭奠故去的亲友啊,于是,在官方的努力+老百姓的习惯下,到了明代中期,清明就成了包含插柳+祭拜+踏青嗨皮四合一节日了,

然后大家都知道,以朱熹为首的这些不要脸的碧池文人形成的完全利己主义思维的团体,弄垮了大明,跪舔了大清,华夏全民皆奴,清明节四合一项目里的嗨皮也没了,变成了今天的插柳+祭奠+踏青三合一,而且也只剩下了一天还特么不放假。

不过这都是过去了,现在清明又放假了,离继续嗨皮还远吗?

综上,大家发现没?我们从小就被老师给骗了。

杜牧在清明节这天,看着漂漂洒洒的雨水,心里充满了愁绪,祭拜完了亲人想找一个酒家借酒消愁。

他愁个锤子啊,他是去嗨的,去嗨!

他就是要找个地方点菜开趴踢弄点花酒嗨起来。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一首唐代杜牧的诗,叫《清明》。

这首诗一直被用来形容清明节里的那种吊唁亲人的情绪,然后又捧出了一个白酒牌子,山西杏花村酒。

然而,事实是这样的吗?因为写书的原因,老宁查了许许许许许多的资料,包括历史资料,因为最开始老宁是想写本历史书的。然后历史书没写,却了解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答案是:不是。

其实诗里也说了,清明时节,那会的清明还不是节,只是时节,咱们中华二十四节气之一。而杏花村也不是杏花村,只是遥指那一看去有杏花的山村。山村里有点杏花桃花梨花的太正常了,只是在清明这两天杏花正开,它就登上历史了。

那会儿也没杏花村酒。这是属于营销范畴了,咱们不说。

唐代的人,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比较嗨,从李世民开始,所有的节日聚会都是往嗨了过的,聚会,喝酒,斗牛,摔跤,跳舞唱歌,除了那会儿没有蹦迪之外要多嗨有多嗨,唐代的礼仪观念也没有后来那么严谨,风气相当开放。

说清明,就不得不说一下另外两个咱们现代人都已经遗忘掉了的两个真正的节日:上巳节和寒食节。

上巳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已经无法考究了,但在唐代,这是一个正宗的大节日,相当于咱们现在的春节,这个节日怎么说呢,在当时来讲就是万能节,什么都管,招魂祭祀求子辟邪,很隆重。插柳条儿就是这个节的主要特征,柳条辟邪。

这个节日还是一个男男女女无遮相亲的日子,想不到吧,哈哈,男男女女在巫师的指导下一起到河里洗唰唰啊,官名叫祓楔,洗掉晦气迎接新的一年,大型露天混浴,嗨不?凉水澡已经无法抵挡内心的骚动了。

那会儿只要对眼就行,私奔也没人管,是奉旨嗨皮,是当时增加人口的重要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