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斯克,处处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对和平的珍惜和对战争的憎恶。斯韦斯洛奇河中心,有一座自然形成的、方圆20多米的小岛,上世纪90年代,白俄罗斯著名的雕塑家在岛上创作了一组群雕,用于纪念在8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中阵亡的白俄罗斯将士。
人们把这个原本无名的小岛称作“泪岛”,每逢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纪念日,这里都会举行悼念仪式。
在明斯克的郊外,还有一座“光荣之丘”,那是在1995年二战胜利50周年的时候,白俄罗斯政府用从全国各地采集而来的泥土堆积而成的一座30米高的小山,纪念那场半个世纪前的灾难。
明斯克是一座伤痕累累的城市,除了战争之外,最严重的伤害莫过于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切尔诺贝利伤残者”协会的主席卡缅科夫告诉记者,白俄罗斯是切尔诺贝利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
直到今天,白俄罗斯仍然没能从切尔诺贝利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在白俄罗斯境内,仍然有好几处“无人区”。
白俄罗斯被称为独联体各国中“最像苏联”的国家,这里至今仍保留着大量苏联时期的政治传统、社会制度与机构设置。2006年3月白俄罗斯总统选举期间,记者走访了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这座已有近千年历史的城市。
匆匆来去之间,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浓浓的“苏联味儿”。
明斯克是原苏联重要的工业中心之一,是现今白俄罗斯最大的工业中心,其工业产值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其中,毛织品占80%。明斯克的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相当发达,是其支柱产业,主要生产载重汽车、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摩托车和金属切削机床等。
农牧业机械是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如明斯克拖拉机厂生产的姆特斯80型拖拉机驰名世界,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斯克还是原苏联四大机床产地之一,机床产量占原苏联的25%左右。
明斯克的化学工业也很发达,产量较大的是化肥、化纤布和塑料,无线电和电子工业、仪表工业、建材工业及采掘工业也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
明斯克地区的地理环境适于发展畜牧业,是原苏联牛奶、油类、亚麻和马铃薯的主要产区之一,明斯克人称马铃薯为“第二面包”,产量也很高。明斯克的自然资源较为匮乏,绝大部分的原材料,尤其是能源,主要依赖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