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极地之岛精彩

12世纪时,在格陵兰甚至还建立了一个天主教的主教辖区。1386年,格陵兰正式归属于挪威,由于当时挪威是北欧三国卡尔马联合成员,所以在该联合瓦解后,格陵兰又转属于丹麦-挪威双重君主国的统治。

在坚持了五百多年以后,北欧人的定居点在15世纪突然消失了,这很可能是因为小冰期引起了普遍的食物匮乏。后来发现的该时期居民的遗骨,都带有营养不良的特征。

格陵兰岛人口总数为:73万,其中土生的格陵兰人占总人口的80%以上,外来的丹麦人约占总人口的1/格陵兰人大多具有爱斯基摩人(或称因努伊特人)的血统,但他们普遍与早期的欧洲移民混血。至1980年代,纯因努伊特人仅见于极西北的图勒附近和东格陵兰。

格陵兰的居民异常分散,大多局限于沿海地区的小居民点。

格陵兰岛在20世纪90年代经受了经济紧缩,但1993年以来,经济开始复苏。

格陵兰的经济基础为渔业和采矿业。

海豹狩猎业曾经是经济的主要支柱,20世纪初急遽衰退;取而代之的是渔业、罐头业,和鳕、明虾及其他海产品的冷冻业。农业分布在南部的无冰地区,可耕地面积约占全境的1%。农作物只有干草和蔬菜。

大部分无冰地区是饲养绵羊和驯鹿的牧场,藉以获取肉、羊毛和乳。狩猎在北部地区仍很重要,捕捉海豹、狐和北极熊,以获取肉和毛皮。

鱼类和贝类除供应国内需求外,还大宗出口。锌和铅是主要的矿产。主要的工业制品有冻鱼、鱼罐头、鱼干、熏鱼,汰选过的精矿。主要的贸易伙伴为丹麦、挪威、德国和美国。

该岛受丹麦的财经援助。

虽然丹麦的西方文化对格陵兰造成了影响,但许多岛上的人民仍持续传统的因努伊特文化活动。

民间艺术依然风行,其中尤以皂石雕刻和鼓舞为最。由于寒冷,格陵兰有一种独有的冰下城市“世纪营”,居民可以靠一种叫做“冰上电车”的有轨小型车辆在冰层的隧道中往来穿梭。

足球是格陵兰的国家体育项目,但格陵兰并不是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