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这几句话,走修证的路子,不管大乘、小乘、不管哪一宗、在家、出家,凡是修持的人,非照这几句话走不可。
这就是入道法门了,也叫做不二法门。
叶超之前修的是魔道,魔道入魔的法门和正道的入道法门是不一样的。魔道没有面壁这种这么枯燥和蛋疼的修法,魔道不喜欢寂寞,只喜欢疯狂和急流勇进。
“外息诸缘”,就是说,外界一切环境都要丢掉,不让这些外因打扰自己的心境。
人心都是攀缘心,这件事做完了,又去抓那件事,事情永远做不完,外缘也永远息不了。
心,是好动的,古人形容心,有个词叫做心猿意马,说得很形象。心,就是好动的猿猴和小马驹一样,总是很难静下来。
所以,达摩禅师才让人外息诸缘,把外界的一切都放下,才是修行和入道的第一步。
“内心无喘”,这句话,解释起来就难了,那是一种挺精深的祥定境界了——在十念中,念安般法门,然后要做到不呼不吸,进入四禅八定的境界。
这就是内心无喘。
接下去的“心如墙壁”,就是,内外完全隔绝了,外界任何事情心都动不了,也没有妄想出现,也无妄念起来。
真正做到这一步,内心就没有妄念再起了。也就是说,做到这一步的话,叶超的心魔都难有了。
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不过,真正能不能压制心魔还是一个未知数。
正道说自己厉害,其实,魔道也不弱,如果不是叶超不想失去善良的本心,以魔道之威,他根本就不用也不想修持正道之法。
做到这几步,就可以入道了,可以去证悟菩提,也可以去证“道”。
但是,对于修道和参禅来说,也仅仅算是入门哦,算是入了道,但是要得道果,还要去努力修证,路漫漫其修远兮……
达摩祖师告诉二祖这一句话,应该是在问安心法门之前的事。
达摩权衡二祖的禅定功夫,再教他禅定的路线。二祖问此心不安,应该是在功夫做到了以后的事。
为什么?假定一个人做到了“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敢说自己成佛了吗?心安了没有?悟道了吗?这时究竟什么是佛?什么是菩提?还是搞不清。
所以此心不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