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美妙的奇观

那年,明成祖朱棣下令敕建太和宫,建成后嘉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封这座建在绝顶上的道宫为“大岳太和宫”。

皇帝的嘉封使武当山的地位一举而成为五岳之首。

明朝,嘉靖年间,太和宫又进行了扩建,使殿堂道房多达520间。而在那次扩建之后,这里的称谓有了变化,以金顶围墙为界,墙外面的称为“太和宫”,墙里面叫“紫金城”。“北有紫禁城,南有紫金城”,可见当时大岳太和宫的地位仅次于北京的皇宫了。

太和宫整体建筑布局是依居天险、随山就势,充分利用其山形的自然起伏;在构筑上借其峻险而添其隆重,以达到肃穆庄严、大气滂礴的艺术效果,让人感到垂悬中的稳重和独步云天的威严。

古人赞为“千层楼阁空中起,万叠云山足下环”,并说这是“补秦皇汉武之遗,历朝罕见”。

来过武当山的世界文化遗产专家、空间学专家、建筑专家等无不惊叹大岳太和宫所反映出的建筑思想及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高度的统一,高度评价这“旷古之杰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明朝永乐十四年,在武当山天柱峰建成太和宫。而那时,天柱峰绝顶四周并没有现在看到的这一圈城墙。

明永乐十七年,明成祖朱棣命隆平候张信、驸马都尉沐昕营造天柱峰的紫金城。明成祖下诏对建城墙提出要求说:“金顶砌造四周城垣,其山本身不要修动,其墙务随地势高下,务要坚固壮实。”

整个工程历时五年完工,用巨型条石砌筑的城墙周长344米,居险临危却又坚固稳重,犹如一道光环围绕金顶,让人叹为观止。城墙上按东西南北四方建筑了四座天门,以象征天阙。四座天门临绝云空,极力渲染天庭仙界的威严。

这,就是武当山太和宫的由来。

来过武当山的世界遗产专家、空间学专家、建筑专家无不惊叹大岳太和宫反映出的建筑思想及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高度统一,认为这是旷古之杰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这里,一直有着三大奇观,百年来,一直被人们百般探究。

比如——永不熄灭的“神灯”。

在,武当山金殿内有一盏常明油灯,已经不间断地点燃500多年了,从来没有熄灭过。

峰顶的风沙似乎对它没有任何影响,即使是殿门大开,山风狂起,“神灯”仍然会安然无恙地在那里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