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入魔先入道,道山

元代,武当山因帝王的崇拜及诸道士的经营使香火更加兴盛,玄武与武当山的关系传说也有新的发展。

刘道明撰《武当福地总真集》对武当山名称的由来提出了新的看法。

他认为武当山原名太和山,由于玄武在此修道成功,飞升之后,此山非玄武不足以当之,而改名为武当。

其书中充满了玄武在武当山修道降魔的遗迹。兹以五龙观为例,说明元代将武当山的风物附会玄武的情形。

据叶超所知,武当山,相传是真武大帝修仙得道之地,有“非真武不足当之”之谓,故名。

那么,真武又是从何而来呢?

关于真武大帝的由来,还还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玄武,就真武。

对于这个美丽的故事,叶超是只能是露出会心的微笑了——这个故事嘛,要从真武的出生说起:

原来天的西头,大海的那边有一个美丽的净乐国,国王为政清廉,善胜皇后心里善良,他们把这个国家治理得太太平平。

那一天,善胜皇后正在御花园里游玩观景,忽听得空中一声巨响,只见青天闪开一个门,众位仙人捧出红红的太阳朝下一扔,一道金光飞到她的面前,刹那间那太阳变成了一个红果子,“哧溜”钻进她嘴里,“咕嘟”滑进了肚里。

从此,善胜皇后便有了身孕。

(皇后怀孕原来不是皇上的功劳,而是红太阳的功劳,而且,还搞得像哪吒似的……)

接下来,整整怀了十四个月,到了次年三月初三的正当午时,善胜皇后忽然感到肚子疼起来。

同时天地猛一亮,皇后左胁便裂开一个大口子,从里面跳出一个又白又胖的娃娃。

(看到这里,叶超又摇了摇头,原来,真武大帝是剖腹产的,而且还是自己跳出来。)

那娃娃落地就懂人事,先亲亲热热喊了一声“爹爹”,又亲亲热热喊了一声“妈妈”。顿时引来了龙飞凤舞,百花盛开,山欢水笑。

举国上下都在欢庆:真武太子降生了。

真武生来聪明,读了很多很多的书,过目成诵;他身材魁梧,相貌出众,还学了一身好武艺,人们都称赞他、敬仰他,说他定是将来的好国王。

可是他偏偏不肯继承王位,却到处求师学道,想要成仙升天。国王和皇后都曾百般劝阻,可他怎么也不听,执意走自己选定的道儿。

一天,他来到御花园,花丛中忽然走出一位紫衣道人,对太子说:“想得道成仙,得要断绝酒色财气,避开红尘世界,越过大海往东走,那里有一座武当山,是你修道的好地方。”

说罢,就不见了。

原来那道人是玉清圣祖紫元君的化身。

那时候,太子才十五岁。他离开了娇养他的父母,舍弃了优厚的皇家生活,孤身一人乘舟渡海,来到了武当山。(这和西游记中,孙悟空去方寸山寻道有些类似啊。)

善胜皇后舍不得儿子离开,太子在前面走,她在后边追,不避风雨,也不分昼夜,追啊追,一直追到武当山的山坡上。(这皇后这么强大,居然就这么追上来了,不知道是坐船还是开飞机的。)

眼看太子就在对面,她就大声喊:“儿呀,快转来!”

喊了十八声,却下了十八步。太子在对面连应了十八声,却连上了十八步,不让母亲追上他。

这地方就是现在武当山的“太子坡”和“上下十八盘”。

善胜皇后喊不转儿子,心里急,跑得快,越追越近,到底抓住了他的衣角,拚死不放,非要他回宫不可。

太子爱母亲,不愿让她伤心落泪,可又觉得修炼要紧,不肯轻易改变主意。于是,他拔出宝剑,扭回头,朝着母亲拉着的衣角轻轻一挑,割开了。

皇后落了空,松开手,那衣角便腾空飞起来,随风飘荡,最后落到汉江上游的江水中,变成了“大袍山”和“小袍山”。

常言说:母子连心。看着儿子就要丢失了,皇后还是不死心,继续追赶。她越跑越快,一心要扑上去,把儿子拉住。

这时候,太子举起宝剑照着身后的大山猛一劈,只听“轰”的一声震天价响,高山立刻分成了两半,中间现出一条河来,把母子分隔在了两岸。

这条河就叫“剑河”。(好厉害的大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