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毕可汗虽举大兵进犯雁门,围我朝天子,但行军仓促并无后手,想必是念着国家慌乱之中无人来助,好毕其功于一役。”
李世民不慌不忙,来之前他就将要说的话在脑海里过了几遍,此番讲来,越发流畅,口齿伶俐。
“据此,我们可大张军容,迷惑敌军。”
“白日便高举军旗,使其连绵数十里;夜间便钲鼓齐鸣,已造大军云集之假象。”
“突厥不明真实状况,以为大军将至,定然望尘而逃。”
“不若如此,则敌众我寡,再无机会。”
层层递进,条理清晰,既分析了缘由,又给出了解决之道,虽然计策老套了些,但胜在稳健。
最关键的一点,云定兴很满意李世民献策的态度,不整什么上中下三策,给出的法子是立马可以拿来用的。
就算无用,也没有什么损失。
越想着,云定兴的目光越炽热。
他实在没想到,借着皇亲身份混日子的唐国公,竟能教出这样优秀的儿子,实在可惜,这要是他家中的小辈便好了。
“将军以为如何?”李世民见云定兴久久不出声,疑惑地抬眸询问,谁料就这么撞上一张满是惋惜的面容。
“好计策!”云定兴抚掌大笑,毫不犹豫选择了采纳。
虽搞不明白云定兴在惋惜什么,但李世民很快将不解抛到脑后,心跳怦怦。
这可是他头一次独自一人献策,不仅成功了,还得来了对方的夸赞。
按耐不住心中的火热,李世民行礼告退,一出门,成熟稳重的气质消失不见,眉梢眼角尽是喜色,快步去寻杜怀信。
他到底年纪小,藏不住事,喜怒还处在形于色的阶段,得了夸赞,首先想的就是找身边人炫耀。
整整一炷香时间,杜怀信被迫听了李世民一遍又一遍,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吹捧自己的赞美之词。
就连他“是是是”“对对对”的敷衍都没能浇灭李世民的热情。
直到这一刻,千古明君的滤镜,终于碎了一地。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响应招募的人中,有如李世民这般真心实意出谋划策的,亦有如江都郡丞王世充这般只演不出力的。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王世充向来信奉这句话。
三分的功绩要说成七分的,一分的担忧要表现出十分的,还要真情实意。
能哭就绝不止步于嚎,能涕泗横流就绝不止步于低声啜泣,精神气只是内在,忧思到衣带渐宽那才是再好不过。
表忠心犹如做戏,唱念做打一应俱全,混迹朝廷多年的王世充早已是其中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