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页

“呵。”

赵泠这位新晋中书舍人居然在她面前拿乔起来,不疾不徐地理了理白衣襕袍袖口上的褶皱,抬眼看她,问道:“敢问吴少卿今年多少岁了,还在这咿呀学语?”

吴之筱一根一根地掰直手指,比出三指,冲他道:“三岁!”仰着小脸,十分理直气壮。

“三岁的大理寺少卿?”赵泠不住地摇头,掌心扶额,深邃的双眸缓缓闭上,眉间蹙起,痛心疾首地道了一声:“我朝要完。”

“放心,这不是有一位赵中舍在吗?”吴之筱看着他浮夸的表情,杏眸含笑,轻咳一声,学着长辈的声音,粗声粗气道:“赵中舍乃国之栋梁,肱股之臣,有你在,我这个区区的大理寺少卿就不必承起那国祚绵长的重任了。”

赵泠脚下连退两步,垂首躬身道:“吴少卿此言,在下万万不敢当。”

吴之筱也连忙躬身作揖,说道:“哪里哪里,若赵中舍都担不起,那就无人可担得起了。”

适才在朝堂上,左相极力主张将赵泠留在尚书省六部之中,赵潜却在殿前据理力争,红了脸,更红了眼。赵潜还抬袖抹泪,一下一下抽噎着,搞得好像他快要死了,让弟弟赵泠入中书省是他今生最大的遗愿,否则他死不瞑目,死而有憾,化成厉鬼也要来寻仇,非得拖着拽着把赵泠弄到了中书省。

碍着兄弟情深四字,左相也没法,只能奏请皇上,允赵泠掌中书省兵工上房之事。

中书省对照尚书省六部,设有六房,吏、户、礼、兵、刑、工。中书舍人官阶为正五品,有舍员六人,分别签押六房文书。六房文书分为上房三,下房三。上房三处理重大之事的奏请、奏疏、文书等,分为礼刑上房、兵工上房、吏户上房;下房三处理日常百官所上奏请、所陈奏疏、所递文书等,分为礼刑下房、兵工下房、吏户下房。

中书舍人各司其职,互不干涉。

赵泠所掌的兵工上房之事,需处理兵部、工部两部上奏文书,督查军令军政军费与重大营造工事进程经费预算等事的奏请、奏疏。这项差事吃力不讨好,上有皇帝施压,下有群臣上奏,一言蔽之,里外不是人,处处有冷眼。

赵潜善于应权通变,在中书省这地方简直就是如鱼得水。可赵泠何许人也,三丈城墙厚的铸铁一块,千军万马奔袭而来,他自岿然不动,寸步不移,将他放在中书省这地方,不知是何处境。

“惭愧惭愧,在下才疏学浅,哪及吴少卿怀才抱德,冰雪聪明,能与吴少卿同朝为官,在下荣幸之至。”

“谬赞谬赞,整个盛都谁人不知赵中舍文韬武略出类拔萃,才貌出众举止不凡,能与赵中舍同窗同僚,实乃在下三生之幸。”

“吴少卿过誉了,在下惶恐。”

“赵中舍过谦了,在下汗颜。”

两位白衣襕袍之人站在御道旁,连连作揖躬身,口中虚假客套之词一个接着一个,脸上浮现的笑意越来越深,辨不明真假,看不清是喜是嗔还是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