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页

在除了在卖给陆柚的时候开局不利栽了个跟头,之后小?黄和?小?杜的生意可以说是相当顺畅。

毕竟这年头拿得出买自行车的人家还是有的,他们很?多缺的只是一张自行车票。

自行车票是商业局发的,一般公社干部还需要按照职务大小?后, 和?工作时间长?短来?排队领取自行车票。

可一年下来?,也就只有几个指标, 就算是公社内部的干部想?要购买自行车,真老老实实地等着分配, 估摸着得等上十?年八年。

所以有些人为了自行车就铤而走险去黑市买自行车票——100元一张,比半个自行车还贵, 这样算下来?, 一辆自行车购买价格可就至少在两百多甚至接近三百,这可是大部分工人一整年的工资。

甚至还有钱也准备好了, 自行车票也准备好了,可自行车本?身也是限量的——每个地区的自行车数量是固定?的, 若运气不好,赶过去商店里却缺货, 要等到下次有货了才?能买到心心念念的自行车。

而小?黄和?小?杜的自行车正好解决了这种难题。

除了卖给陆柚那次, 其?他人可没有看?出他们自行车是由零件拼凑而来?, 所以小?黄很?理直气壮地以一百三十?元一辆的价格售卖。

顾客们看?着崭新的自行车,虽然不是什?么牌子货, 可不要票还比永久牌飞鸽牌还要便宜, 骑着也是完全?没问题,除非是那种非得追求牌子的——不过这种人估摸着也用不着来?买这种自行车——大喜之下根本?不可能想?到去讲价什?么的, 能买到就不错了,自然欢欢喜喜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经济又实惠,组装自行车简直是居家娶媳妇的首选。

名声就是这样传播开来?的,原本?只有他们俩小?打小?闹的情况,如今也生意算得上兴隆,但生意太好也有烦恼,那就是人太累了。

尤其?是作为技术主力的小?杜,每天就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人都熬瘦了好多。

“我?没事,你不是新找了两个人一起帮忙嘛,我?现在休息时间也够了的。”小?杜在外?人面前沉默寡言,甚至有点社恐倾向,但是在从?小?一起长?大的小?黄面前却是正常交流的。

因为人手不够,再加上材料的确是光靠收废品不慢了,所以他们前段时间增加了两个同伴——一个负责寻找相关材料,一个负责帮忙拼接组装,而小?杜就主要负责打磨零件,小?黄则是对外?销售人员兼机动人员,甚至连打磨零件的技术也能略微沾点儿手。

当然,也就给小?杜打打下手。

不过那位负责寻找材料的新同伴并没有一直待在这边,他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小?黄这边是他的兼职,他主要就是个牵线人。

毕竟按照小?黄小?杜他们现在的“出货量”,光靠小?黄他们走街串户以收破烂为名淘到一些废弃老旧已经无法骑行的破烂自行车拆下修补根本?就是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