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些女孩们在家得照顾弟弟妹妹,还得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等等。
女学堂一共就收到十名小姑娘,这些小姑娘都是家里受宠,不差银子的那种。
她们到学堂就是奔着镇北王妃这个人来的,希望能够跟在王妃后面。
宋悠悠无奈地看着傅俊烨,“这事情怎么解决?我本意是让更多的女孩子从小懂得律法,懂得道理,而不是当一个睁眼瞎,更不是一辈子都困在四四方方的后院里。”
“他们不愿意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女子要嫁出去,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那不如多留在家中干点活。”傅俊烨其实从一开始就预计到这样的效果,但是小媳妇要做的事情,他不能先泼冷水。
“那若是来上学的女孩,每天三顿饭,还给带回三个馒头呢?”宋悠悠不能发钱,发钱就会滋生出更多的问题,但是多给点粮食,应该没有问题。
“品学兼优者,再多送点物资。”
“猪肉?布匹?要不发一两银子?”
她努力地想着,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时候,他们老师怎么奖励的。反正差不多就是这些,她能够留在这里陪在丈夫孩子们身边,就是因为功德,所以她希望多做一些。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方可有更大的成就。
“人数不够,我们先开一个班,除了读书,还教技能,珠算,纺织,美容,等等,然后结业后考核达标全部都在我们店铺上工,往后来的人自然就多。现在被质疑是一件好事,你说呢?”傅俊烨安抚着小媳妇,给她提出更多可能性。
宋悠悠:这就等于是古代技校,哎,也成。
“好,按照你说的办,毕竟女子读书再好,也不能成为去考状元当官,更不能成为娘家顶梁柱。哎,是我想得太美好。”她只能叹口气,然后屈服这样的现实。
“若是想都不能想,岂不是没有了生活的乐趣?在我看来,你做得非常棒。”傅俊烨鼓励着媳妇,他明明都努力成为镇北王,但是在媳妇这里,似乎还是个吃闲饭的。
“对,我们先敢想,才能做成事,一年不行,就五年,十年,总有一天会实现。”宋悠悠这般说,也是这般做。
时间一晃就两年过去了,静和郡主在傅家住的日子已经超出两个月,但是她不想走。
诚王与诚王妃来请了好几次,都不愿意回去。现在的诚王除了皇太孙跟静和郡主两个孩子,又多了一个儿子,但是他对静和郡主最愧疚。
“俊烨,弟妹,静和已经十二岁多,再住在傅家不太合适。而且她这个婚事,本王最操心。”诚王带着王妃小儿子又来商议这件事。
宋悠悠这两年时间带着静和郡主一起弄学堂,刚刚有点起色,在这里她找到了人生目标,更不愿意离开。
“我们不阻止静和郡主做任何选择,但是现在我也不能赶她走。而且静和郡主现在的脾气,我有点不敢惹。”傅俊烨也不知道当初软糯的小姑娘怎么就成长为现在的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