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榜单前十名,基本都是出道十年以上的艺人,他们的声量来源大部分是代表作。
系统的数据处理是很智能的,它会自动排除粉丝刷数据时的全名,也会自动计算真实讨论中的缩写、eoji指代。
哪怕是说角色名,叫角色外号,只要能让讨论双方和多方精准联想到特定艺人,都算是有效数据。
许令仪对榜单名次并不意外。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如今的年代,无论是平均水平还是出圈爆款,影视剧的影响力都要远远大于歌曲和综艺,更别说爱豆这种青年亚文化。
她连续找系统要了好几天的榜单,又找了一家专业的数据分析公司下单。既是细化榜单内容,也是为了给榜单数据找一个合理来源。
反正分析公司只提供他们那边的初始数据包,要怎么整合,由许令仪说了算。
娱乐圈内各式各样的榜单众多,什么微指百指德塔文之类的数不胜数,就算再多一个她的明星声量榜,也没什么稀奇的。
许令仪:“总榜我自己留着看就行了,对我要做的事没有太大意义。毕竟我国人口众多,每个行业都讲究细分市场。”
“996,你帮我按照不同年龄、地域的数据来源做几个分榜,拜托啦。”
总榜上有些演员的名字,很多年轻人可能根本没听过,但人家是上星剧收视率年冠的主角。
没办法,这就是互联网活跃用户和电视机用户之间的鸿沟,根本就不是一批人。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等设备普及,现在的剧想要网台两开花,对于编剧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要写怎样的题材,创作出内容质量多高的内容,才能覆盖全年龄层,既能获得年轻人喜爱,也能让大爷大妈守在电视机前呢?很难很难,还是先搞好各自的细分市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