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页

考场也是男女分开,报考不同书院的又分开。她们找到自己的考场,在座位上摆好笔墨纸砚,又把干粮与水放在一边,正襟危坐,等待巳时先生来发考卷。

这段时间最是难熬,她不知道今年的考题会有多难,要是答不出来可如何是好……又想再回忆回忆明经科的要点,这一回想更不得了,她的脑子仿佛一片空白,什么也不记得了。

沈玉如托腮,她该不会真是萧景昭说的榆木脑袋,一到考场就不行了吧,那也太惨了,她是真下苦工读了这么几个月的呀……

正在她胡思乱想之际,先生开始发考卷了。

她按萧景昭说的,拿到考卷先通揽一遍考题,做到心里有数。

这一看,她就放心了许多。

前面背诵默写先不论,大题一共九道题,四书各占一道,五经也各占一道,前四道必答,后五题只需选答其中一题。

至少前四道大题她都会,至于第五题,他们好像倒是学过一些,只是她完全不记得了,备考时也没作为重点温习过,她准备先答好前面的,要是还有时间,再看看能不能编出些答案来。

沈玉如提笔,杏儿般水漉漉的眼睛,看一眼问卷,小心地在答卷上写下答案。

一排排秀丽整洁的字迹出现在她笔下,巡考的先生路过她的座位,瞥到一眼,忍不住点头。

单这一笔字就练得极好,一看就是吃过苦练出来的,倒是难得。

如今的女学与先帝在位时不同,对女学生的一应考试通道虽然还在,但从先帝时一直教到现在的先生们,都切身体会到,现在和十几年前已经大不一样,愿意真正把心思花在读书考学上的女学生一年比一年少,更别提练武经商的。

再这么下去,等下一个十几二十年后,当年先帝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女子考学为官制度,只怕要付之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