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沈玉如在课堂上,顶着全班和半个县学先生吃惊的目光,条理清晰地作答。
大家本来觉得,罗紫柔虽只答了前半问,但已经答得无可指摘,哪知沈玉如更是旁征博引,由古及今,那些典故如同信手拈来,简直可以直接到考场上写出一篇策论来。
连山长都自觉未必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想到那么多。
这个年年考下等的小姑娘,何时变得这么厉害?难道之前一直在藏拙不成?
不至于啊,若是藏拙,也不必花那么一大笔买学钱,据他所知,林主薄家比不得纪县丞那样有姻亲是一方大贾的,甚至算得上清贫,那些钱拿得并不容易。
其实沈玉如要是光听了那一回,现在或许能说出几个她隐约记得的典故,但也绝对谈不上什么条理,恐怕就是站出来丢人现眼罢了。
可是,她这几日,天天在来回路上与萧景昭谈时务策论,听得多了,思路不知不觉条理清晰起来,见识也慢慢开阔,加上连日勤学苦读,大约是脑子转得多了,整个人都清明许多,不再如往日那般懵懂。
加上罗紫柔又在前面给了一个粗略的模板,她心里更有底气,自然答得更好。
等她答完,班里的学生几乎觉得,他们好像从没认识过这位沈同窗。
这还是他们印象里的“双姝”吗?
他们是眼盲心聋才会觉得沈玉如是草包美人吧,明明比罗紫柔还要胜上许多啊!
罗紫柔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她是全班第二,沈玉如是倒数第二,对方居然答得比她好这么多,她竟然还自诩得意地主动去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