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页

不过不管怎么出问题,大家都按照先前约定的,不要耽误,不要暂停,立刻接着演下去。这样一来,排完整场《雷雨》,就是三个小时之后了。

这个时候九点半,离宿舍闭门还有点儿时间,所以八个人就围成一圈,讨论刚才一遍排练的问题。如果是自己用功就能解决的小问题,那就不说了。非要拎出来说的,都是对于一部戏来说更难、需要讨论才能解决的。

比如说角色动机的问题,两个角色对手戏的设置虽说对于《雷雨》这种已经很出名的经典剧,大多数问题都能找到参考,但大家既然是排这部戏,就不能完全照搬,没有一点儿自己的理解。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本来也该这样才好。

复盘了一会儿,一不留神就到十点半了,排练室这边要关灯了,宿舍那边也要闭门了,大家这才散了。

之后最后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大家把绝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这场期末大戏上——本学期的课都结束了,现在正是大家占领图书馆,准备考试周的时间。然而作为表演班的学生,大家显然更在意期末戏,而不是那些笔试。

这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除了个别需要跑通告的,其他都完全泡在了期末戏里。甚至就算是需要跑通告的,跑通告之余也尽量挤时间参加排练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在最后的高强度‘特训’中,程程几个人手里,《雷雨》这部剧的完成度越来越高。

一开始,随着完成度越来越高,大家的心情是兴奋的,大有这把稳了的感觉。但随着完成度达到一个程度,大家又重新不适应了,再审视自己的表演,会觉得这什么东西?这能看吗?

一边觉得和之前那些经典版本相比,真的就是垃圾一样,毫无价值啊!一边又给自己找理由——这就是学生作品,就那样了。

事实上,直到期末戏上演的当天,‘《雷雨》组’的同学都有些紧张,越来越紧张。

“为什么来了那么多校外的人?那个是那个谁,就那个拍的导演吧?还有,那几个是华戏的吧,他们怎么溜进咱们学校的礼堂的?不是礼堂上戏的时候,得有学生证才能进来吗”在舞台边上,宋唯宾碎碎念。

“这不公平,为什么是我们先演,明天才轮到他们的戏?今天来了这么多人”

相比起宋唯宾见到这么多‘陌生人’的消极,旁边的王奇倒是紧张之外又有些期待——不少人都觉得的宋唯宾可能毕业就得转行了,不会做演员,因为他太容易紧张了,在舞台上、在镜头前,都因此不自然。

或许经过大量的练习,他能克服这个问题。但关键是,他自己有那个意愿去克服吗?

王奇期待是因为来的这些人,很多都是圈内的,而且很多地位都不低(说起来,这也是科班出身的好处之一,总有各种机会够到没有背景的草根们拼命够也够不到的人)。但凡是被谁看在眼里了,说不定就是一个机会!

王奇往外看了一眼,一边看,一边点头说:“那个是欧阳导演,张制片,他们一起的几个人是谁?咦,李海伦师兄也来了啊”

虽然李海伦现在也是导演了,但作为京影出来的,为表示亲近,大家平常提起他,也有人会称呼‘师兄’圈子里顶级院校的关系网就是在这种细节里,慢慢构建起来的。

王奇数了一会儿人,又悄悄回了后台,和大家说了一下前面的情况。

当王奇说到‘欧阳导演’,其实也就是欧阳珣也在的时候,钱媛挑了挑眉,不动声色地看了程程一眼——欧阳珣一年多以前对程程是非常有兴趣的,这件事没有做的很明显,但也没怎么避着人。

当然,随着程程始终没有给任何机会,这个事情就到此为止了。

钱媛不知道今次欧阳珣来看一场学生戏剧算怎么回事,算是大导演的日常活动?还是有别的原因?如果是别的原因,会是还没死心吗——虽然这个可能性很低,但想着想着,她还是觉得有些好奇。

第179章 牵丝木偶(29)

欧阳珣是在小礼堂门口遇到李海伦的, 他朝他微微点了点头。

欧阳珣在圈子里的口碑还可以,至少明面上败人品的事儿没做过,譬如打压后辈——至于说私底下, 私底下的事儿就没必要拿出来说了, 这个圈子里没有权力的也就罢了, 有点儿权力、有点儿资源,能决定一些事的,谁又没点儿不能见人的污糟?

双方并不在一起坐下,欧阳珣是和几个朋友来京影挑演员的, 就打算看看学生们的期末戏, 心里有个底。如果有满意的, 直接也就定下了。所以欧阳珣在制片、助理等人的拥簇下,坐到了第一排中间的位置,旁边还有早就知道的伍清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