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是一山更比一山高,总算有人能够治住苏官了,苏棱卿在心里默默道。
在马车上,纪清阁随口问了苏棱卿几个问题,既有学问上的,也有时政上的,苏棱卿全部对答如流,让纪清阁露出了赞赏的神色。
苏棱卿能够破例入读国子监,自然是有几分真本事的,她去岁才在乡试中夺了解元,还有不到半年便要参加春闱,依她的学识,中榜应该不成问题。
在被问到为何选择外出游学时,苏棱卿回答道:“游学一是为增长见识,开拓眼界,二是为看看真正的民生民况,以免不知疾苦而空谈。”
苏善芳当年中了二甲第一名,是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名次,而且苏家世代农耕,也只有苏善芳这一代考中了功名。
其实苏善芳当年只差一点便能跻身进一甲,这也是她这些年来的遗憾,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苏善芳将希望寄予到了女儿身上。
苏棱卿跟苏善芳年轻时很像,从小就一门心思都扑在读书上,十年如一日的刻苦,要不然也不会能力压国子监一众世家子弟,更被郭祭酒看中收为关门弟子。
纪清阁很欣赏像苏棱卿这样的年轻才俊,更别说她还是苏官的姐姐。
苏官昨晚没睡够,一上马车就闭着眼睛开始休息,但他一直在听着两个人的谈话,他打了个小哈欠,疑惑的问道:“殿下,姐姐,你们在说什么呀,我怎么听不懂。”
他一抬起头,靠着纪清阁肩膀的那半张脸就露出了明显的红印子。
“在说云南的民生政况。”纪清阁轻轻揉了揉他的脸,“脸怎么又睡出印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