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不久之后大家发现清点各自朋友圈,甚至长辈的朋友圈,都
找不出一个可以写出《七国演义》这样小说的人后,大家就有点儿怀疑——别觉得这很稀罕,古代不是现代,能读书识字的人是有数的,具体到其中眼界足够大、文学水平足够高,能够写出很厉害作品的,那就更是没几个了!
所以像《金瓶梅》这样的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他的作者虽然披了一个‘兰陵笑笑生’的马甲,后人也能列出一个作者候选名单。而候选名单上的名字,对于熟悉明代历史的人来说,都算不上陌生。
只能说,民间或许有能人,但大多数干出大事的人往前追溯,往往会让人发现,人家才不是什么小透明!
具体到如今的士人圈子,只会更加狭窄!一方面世家大族几乎垄断了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兵荒马乱的,更难以推动文教。这种情况下,读书人群体其实是在萎缩的!任何一个出色的读书人,哪怕是隐居深山,另一个读书人也能通过自己的亲友网络联系上!
然而,大家搜罗了一圈,却谁都不知道《七国演义》背后是谁,这岂不是很奇怪?既然原作者打算让许盈帮忙印刷出版这书,那就不该是介意让人知道的,但大家有谁听说过哪个亲友透露过自己打算写一本《七国演义》这样的小说吗?
没有!一个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然就有人怀疑《七国演义》其实是许盈所作,只不过假托他人而已。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读过《七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这就是一部基于史实,同时又有很多文学加工的小说!对于一般人,写出这样的作品不算什么,类似《神仙传》这样的作品如今还不是很流行》其作者在此时也都不是籍籍无名之辈(历史上写了《神仙传》的葛洪就是有名的医生、道士,与其交游的也多有名士)。
但是许盈作《七国演义》就有些问题了,许盈本来就被一些人认为是太年轻、太出风头了,现在有了《七国演义》更容易被人认为是玩物丧志、耽于游艺、罔顾史实——虽然大家都知道小说本来就不是史实,可话说回来,小说家自从诞生起,就一直因为其戏说之风被人诟病。
这就像是后世的爆米花大片,大家都喜欢看,但不妨碍评论者们打低分。
许盈不署名是对的,他也不差一部《七国演义》挣名声。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11-13 14:33:54~2020-11-13 16:46:1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白云悠悠9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33章
《七国演义》在民间走红是意见理所当然的事,不管许盈笔下的这个故事多么世俗化、多么不符合此时贵族士人的‘雅’,故事本身的吸引力却毋庸置疑不过,不管《七国演义》多么受欢迎,都是以后的事了,当下的许盈是不用考虑的。
而对于当下许盈来说,摆在面前的是离开建邺前一系列需要照顾好的事。
在家举行了一次宴会,算是正式告别之后,不多久就翻过了年末,来到新年。到了新年一开始还是冷的,但随着正月十五过去,春天的暖意就像是一阵风一样,逐渐侵入了生活。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许盈穿的太暖出门,若是有些活动身体的游戏,就会被迫除掉厚重的外衣,换上轻便一些的袍子。
这个时候杨氏开始一日比一日忙碌,等到真正春暖花开时,许盈就要离开家去吴兴郡长城县赴任了,此时出门可不比后世!是真正的‘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后世出远门工作的青年男女,最多也就是几个旅行箱,有的因为刚刚独立,还没有积攒多少‘家当’反而行李更少,很有可能两个背包就解决了。至于缺的东西,安顿下来后再慢慢添置就好了!
如今却不能学后世,其一是因为此时商品经济并不发达,在家中色色齐备的物件,到了别的地方不一定能置办周全。就算去的地方也算是繁华,能够置办的到,也不是一时之间能够搞定的——这个时候没有网购、没有超级市场,很多时候有钱也只是有钱而已。就比如说许盈一些用习惯的器具,用的是极品木料、极品工艺,这类东西无论是现代、古代,都是需要‘等’的!
其二是因为此时生活非常不方便,很多东西还真缺不了(如果只是维持‘生存’,那就当这话没说)。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可以带点儿必需品就出远门,那是建立在现代生活足够方便的基础上!就比如出租的房子,一般会自带基本的家具吧?房子会供水供电吧?房子有卫生间吧?吃饭可以堂食,也可以外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