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不看场合,只要自己舒服的人,这才会被指责!
所以许盈让学生们和自己一起在书房用高足家具倒也说不上‘大逆不道’,最多就是有点儿‘先锋’。虽然在华夏‘先锋’大多数时候都不算是纯粹的褒义词,但只要不大大咧咧地宣扬,倒也没什么大问题。
再者说了,世界上的人都逃不过真香定律相比起痛苦的跽坐,甚至相对舒适的盘腿坐、箕踞,能够在高足椅子上垂足坐,无疑是十分幸福的!如果是跽坐,坚持不了多久腿就受不了了,就算是有小几倚靠,也十分难受!现在换成垂足坐,工作体验立刻就有了革命性的改善!
而且许盈让木匠打造的椅子还不同于此时的马扎,也不同于此时少数可以垂足坐的三面围屏榻——高度更加舒服,还有靠背可以靠!这可不是最早的那种直愣愣的椅背,而是有曲线的!虽然没有后世人体工学椅那么厉害,但在此时已经可以带来很好的体验了!
许盈又安排了软垫做腰垫、背靠,这就和许盈上辈子差不多了!
蔡弘毅等人一开始用这种椅子,总觉得很有负罪感,一方面是觉得破坏了礼仪!跽坐又被成为‘正坐’,本身就是礼的一部分!不然也不会明明那么辛苦,明明有了更舒适的坐姿,这个坐姿转变却那样漫长了!
另一方面,也是觉得太过于舒适了在传统文化里,太看重享受本身就是一种罪过——虽然许盈觉得这个传统处处都是槽点!一个个贵族都那样穷奢极欲地享受了,还在乎这个?本身就是笑话一样了。
不过时间一长,习惯了之后就好了。因为这是不舒服向舒服过渡,所以‘习惯’形成的非常顺利,蔡弘毅他们已经不去想垂足坐好不好了。也不知道是完全认可了,还是不愿意去想自己的‘堕落’。
蔡弘毅喝了一口清茶,茶叶能提神,在许盈的书房里最多的就是这个了。
他今天要审核一些账目,大都是贫民区那边的建设耗用——赛马会赚到的钱都投到贫民区那边了!
建邺是南渡小朝廷的行都所在,不仅聚拢了三吴精华人口,还不断有北方精英南下汇聚,这让建邺在短时间内繁荣了不止一个台阶!但建邺不止有这些‘人上人’,还有普通人,以及大量赤贫人口!
以现代人的视角来看,其实所谓的平民,大多也是赤贫!但在此时,这些人好歹有个住的地方,也不至于今天吃了饭,明天就可能饿死,所以他们还不算赤贫!
活不下去的流民,现有体制下被敲骨吸髓直至破产的平民,南下的普通北人许多人口在这座城市沦落到赤贫。一家人挤在狭窄肮脏的窝棚里,每个人都黑黑瘦瘦的,经常一天动也不动,这才是赤贫!
这还是国都所在呢,就如此糟糕,许盈简直不敢想象其他更糟糕的情况。他只能安慰自己,或许是活不下去的人首先想到了往都城跑,这才让建邺赤贫人口这样多——这或许是个理由,但他自己也知道,外面也不会比建邺更好!
赛马会赚的钱花在了贫民聚集的窝棚区,丈量过窝棚区之后分区块划出来,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儿。一开始先拆了几个区块的窝棚,这些窝棚里的贫民可以帮忙拆除,然后帮忙盖房子,帮忙做这些事不仅管饭,还有积分可拿。
积分决定将来用来选房子的次序!
是的,这些房子都要分给这些贫民或许有人觉得解决吃饭问题才是第一要务,但许盈觉得如果只供吃饭,那就是养猪了,甚至养猪都不如!帮扶工作必须是系统性的!让贫民至少有个栖身的地方很有必要,不说多好,至少下雨刮风的时候能挡雨挡风,一天辛苦之后可以有个归处,这样的归属感、安全感对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房子其实并不很好,只是平整了土地,然后用传统的方式火烤硬化,然后就开始筑房子。墙不是砖墙,而是版筑之法得来的土墙,这在这时已经有些‘落伍’了,但胜在成本低!许盈还让人往湿土坯中扎了很多竹篾,算是提高了一点儿工程质量。
倒是屋顶许盈用了瓦片版筑法得到的墙体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对于小房子来说其实问题并不很大,最多就是相比砖房要更注意维护,也没有砖房耐用,然而这些对于底层贫民来说都不是问题。
可是茅草顶和瓦顶就是两回事了,茅草顶在多雨的南方简直就是灾难!也就是开始一两场雨不算很漏,后面漏雨的情况会非常严重。再加上茅草顶内部留住了水分之
后导致的潮湿、气味,养出的各种小虫子——至于说勤换茅草,这也不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