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许盈和比他年长的人在一起,虽然会让周围的人下意识忽略他的年龄,却始终没有人觉得他不是个少年人。
事实上,周围的人觉得他‘少年气’是过重的!在这个时代,少年失去少年气往往会很早、很快!保持少年气不一定是好事,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年轻人迅速脱去少年气了。但对于许盈来,那样充盈的少年气也是他个人魅力的一部分就是了。
就像原野的风,自由、轻盈又清新,这本来就是很难让人讨厌的。
许盈等他们读完这半回文字,还没来得及翻回去读第二遍时,拿出了手上的茶叶盒,道:“今年最后一批新茶了,正好与你们尝尝。”
今年的最后一批新茶前一段时间已经完成了最后的采摘,不过之后的炒至加工需要时间,送到许盈手上也需要时间,所以拖到了此时才到手。
此时加工茶叶的方式主要是蒸青,顾名思义,重点在‘蒸’!蒸的过程中还会加入一些粮食粉末,以方便‘茶饼’‘茶砖’成型。所以此时喝茶的人就算不爱添加‘配料’,煮出来的也很大可能是‘粥’,而不是茶饮。
许盈用‘炒青’的工艺得到茶叶,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喝上清茶。
太不容易了。
因为此时茶在南方也算是很流行的饮品了,所以许盈正经想过经营茶叶生意。就算因为接受度远比不上后世,以至于不能像糖那样做大,但超过奶粉是没有问题的奶粉到底受制于牧业的规模问题,在这个时代根本不可能如农业为基础的茶叶那样扩张。
最近刚能腾出手来,让人去各处收茶山也幸亏是如今,若是两汉时期,茶叶怕是更小众了,既没有市场,也缺乏生产。如今茶叶虽然地位不高,但好歹也是南方地区十分普及的饮品了!所以理所当然的,有不少地主经营着茶山。
茶叶的利润虽然不错,但大家都是逐利的,只要能开出合适的价格,大多被看中的茶山都可以收入囊中。对于许盈来说,虽然成本因此大了一点点,但省下了自己种茶、经营的时间,总体而言还是值得的。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10-25 06:23:15~2020-10-26 06:19:0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ddyang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梦了一片海20瓶;jocker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01章
如今许多茶山陆陆续续收归许盈,自然也就有了大批量的采摘和加工。只是时间不太巧,只赶得及今年你最后一批茶!
不过,虽然许盈嫌此时的茶不好,但他也很清楚,当作商品的话没有人会觉得有问题。因为此时为了茶叶能保存更久,本来就更喜欢采摘老茶加工。也就是说,很多贵族用的茶饼,也是用老茶做的!
更直白一些说,以此时茶饮的‘重口味’,怕是也很难喝出新茶、老茶的分别。
蔡弘毅和卫琥都是接受力比较强的年轻人,虽然之前都没有喝茶的习惯,但在许盈这里喝习惯之后倒也觉得不错——其实对于过去没有喝茶习惯的人来说,这种清茶反而比较容易接受!
这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了,虽然清茶很苦,但它味道很单一,所以只需要克服苦味就够了。相比之下,此时的茶饮却是口味相当复杂的,对于没过的人来说是一种相当大的冲击!事实上,喝清茶的人只要一开始没有完全被苦味阻挡在外,往往很快就能意识到单纯喝茶的好处。
之所以在这一步上花了那么多时间,很久以后清茶才成为主流,这里面的原因却是很多的。一开始或许是因为茶汤定位就是粥羹,后来则是因为加工方式得不到单纯的清茶,再到后来,大概就是习惯在起作用了。
然而即便是如此,最终占据主流的还是清茶!由此可知,清茶才是华夏人口味上的选择!能与之相比的大概只有‘奶茶’了。不过这倒是不好相比,单纯从风味,甚至饮用目的上来说,这已经是两种不同的饮品了!甚至这背后代表的是完全不同的‘文化’。
前者是农业社会里士大夫、僧侣的饮品,既有提神的实用性,也有文化属性。后者则是工业社会里‘速食饮品’的一种,是台湾省相对发达时期的产物——可手拿的方便设计、高热量这些无一不是现代工业社会食品的特征。
世界各地先后不如工业社会的国家都曾产生过类似的食品,外国的‘快餐’是一种,后来华夏的‘火锅’也是。
“是红茶啊?”卫琥看到许盈煮茶之后茶汤的颜色,一下就笑了。蔡弘毅比较喜欢绿茶的清新、苦涩之后的回甘,但他比较喜欢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