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把配菜、调料、乃至锅碗瓢盆全部都检查了一遍,愣是没验出毒来,银针依然闪亮亮的。
有人自告奋勇试吃了用剩余还未烹煮的菌子做的食物,这次严格检查了所有器具,结果做出来的食物依然有毒,县令这才敢确定真是菌子有问题。
扶苏沉默片刻,反问道:
“你难道不知道,毒菌子无法用银针验出来吗?”
县令一脸茫然:
“竟然有这样的事?臣不知。”
扶苏无话可说。
基础医疗知识的科普迫在眉睫。
这些生活经验经过咸阳太医署的研究早就成为了关中居民的常识,但远离关中的番县依然一无所知。
连县令都不知道,更何况庶民。
所以说,想要在古代弄点验不出的毒来并不困难,毒菌子到处都是。
扶苏把这件事记下,官学不着急推广,医疗体系却要尽快铺设开来。哪怕短时间内铺不开,至少得多印一些基础知识的手册分发到各乡县,给大家扫扫盲。
扶苏又补充了一句:
“很多菌子长得十分相似,实则一种有毒一种无毒,哪怕是常年采食的人也容易认错。百越之地或许没有这种和普通菌子相似的毒菌,几位这才中了招。”
主要还是没防备,大约百越那里这个模样的菌子全是无毒的。
县令大松一口气:
“原来如此,是臣见识短浅了。”
拉倒虚脱的几位首领和他们的随从足足过了三日才恢复元气。
秦王设宴款待他们,宴席上他们瞧见秦王桌上有菌子,还用蹩脚的秦语提醒大王小心中毒。
可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可能是怀疑番县当地的菌子都有问题。
厨子听说之后很不高兴,他才不是粗心马虎的百越人,不可能分不清食材有毒没毒。为了证明自己,他特意顿顿都给百越首领送一道菌子做的菜肴吃。
百越人一开始还有点担忧,但吃了几顿发现没问题之后就放下了心理负担。
后来和秦王会晤的时候,他们还问日后能不能派几个厨子跟他们回百越。盯上的也不是别人,就是这几天掌勺的大厨师父。
虽然秦王出行带了好些御厨,但那些都是御厨,人数再多也不可能借给旁人的。
秦王拒绝了这个请求,不过答应可以派别的厨子去百越。
扶苏顺口就忽悠百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