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娘抱着箱子,去了附近的村子。花二十文钱跟村里的妇人买了两身干净的旧衣服,一套给自己换上,换了个打扮。又要了个大背篓,将另一套旧衣服铺在大背篓里,然后把景云放在里边,拿东西盖住他的头。再花十文钱跟隔壁的邻居要了一件蓑衣跟斗笠。用蓑衣盖着大背篓,给自己戴上斗笠。

就这样,她背着景云一步一个脚印地朝一所寺庙走去。

在寺庙里避雨的人不少,吴三娘的到来没有引人注目。实在是她太普通了,而且很狼狈,没人愿意靠近她。

吴三娘进寺庙里捐了一点香油钱,跪在蒲团前感谢佛祖又送了个孩子给她。

景云被放在她的身边,吴三娘低声呢喃,比较专注。

一个大娘眼神犀利地盯着背篓,发现背篓里有东西在动,好奇地走过去问吴三娘:“妹子,你这装的是什么?”

吴三娘顿时紧张起来,眼神戒备地盯着对方。抱着背篓起身,没有理会对方,直接离开大殿。

大娘冲自己的同伙使了个眼色,指着吴三娘的背影说:“怕是来跟我们抢生意的。找机会看看她的背篓里是不是装着货。”

两个男人点头。

第19章

吴三娘走到寺庙后院,才注意到今日来寺庙的孩子不少。光是看到的孩子就有十几个。

突然想起来民间习俗,七月盛夏,读书人家会带着家里的孩子来寺庙拜文殊菩萨,求开智慧。

她内心有些不安。这种不安,并不是从秦家将景云带走而产生的不安。而是来自于这家寺庙。吴三娘精神高度紧绷,却又不敢直接离开寺庙,生怕因此而被人盯上,在外面将孩子抢走。

吴三娘只能继续留在寺庙里,看谁都觉得像贼,充满了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