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的圣旨必须要经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圣旨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 审度可否, 再经过付录门下省审读,才能颁发。
包拯这个先斩后奏,还掩门拒圣旨,对圣旨不管不顾非要处死犯人的行为, 就离谱。
官家要真对一个臣子宠信至此,先皇的棺材板都要按不住了。
还有!开封府尹位置特殊, 根本不可能让臣子担任,开封府尹基本等于太子位,怎么可能会让臣子担任。
包拯那是权知开封府!!最多相当于开封知府, 只能管管经济创收什么的,其他的兵马调动,想都不要想。
写这本书的到底有没有了解过宋朝的官员制度啊!?就瞎写。
他们随便写写都能比这强好吧。
想到这里,众人心中一动,他们干嘛不自己写呢,连包拯都能化身文曲星,名留青史不说,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要是他们自己写自己,让子孙一代一代传下去,将来未必不能达到包拯的高度。
包拯本人被看得有些不自在,不过心里却有些暗爽。
要不是不合时宜,他都想喊一声“好一个有公无私,有法无情。”
这很符合他当官的初衷,为民请命,造福一方。
可惜人力有穷,很多事情,都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做到的。
包拯是爽了,但庞籍心里堵得慌,道理他都懂,但书中的反派能改个名,别叫庞吉了吗?
赵祯已经不想说话了。
尚方宝剑,如朕亲临;御赐铡刀,如朕亲临;御赐印信,如先皇亲临。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