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手术正在收尾,主刀医生已经离开,剩下组里的小医生进行缝合工作。
在一个大组里,这种分工会更明确,就比如本院的神经外科,是全国排名数一数二的专科,因此发展到几十个组,其关系错综复杂,就比如说一个老师带了几个学生,后来学生能独立带组或者其他原因,就分了出去。
神经外科曾曾经的老大是国家双院士,良国辅院士;后来是良院士的学生,但是良院士还在的时候,即使他不再任职,名字也永远排在第一位。
良院士在的时候,神经外科还能维持表面的和谐,后来他的接班人不能服众,神经外科又个个是能人,一个不服一个,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混乱。其中被外院挖走的也不少。
神经外科是一个非常难发展的科室,一般医院不愿意花大力气来发展这个科室,因为常年处于亏损状态,再说人才培养也难。
混乱了一段时间后,医院从国外特聘回来一位姜主任,最终坐稳了局面。
这位姜主任今年57岁,分别于前年和去年评上国家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成为神经外科的第二位双院士。
一般来说,空降的人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老大,除非说这个医院和科室不太行,空降的人形成了降维式碾压。
否则老大只会从本院的派系里出来,而且空降的人本身是没有自己的嫡系的。
神经外科分工十分明确,小弟负责放头架,这种活一般是本校8年制学生来干;开颅等一系列准备工作是经历了本硕博规培专培阶段的三十多岁住院医生干;再深入一点的操作是主治医生,核心操作是主任或者副主任,所谓主刀。
但是主刀也不是组里的老大,一个组往往开几个房间,有一定概率老大是不动手的。最上头的那个老大往往是个牛人,组的名字也以他的名字命名,而且自报家门往往不说“我是某某组”而是:
“老师您好,我是xx家的。”
运动医学和神经外科也差不多,他们老大是个长江学者,所谓院士候选人。不过这中间的距离就是见仁见智,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