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博这才说起今天开会的事。

“公社领导的意思,这学校肯定是要办起来的。”

“我想着这是个好事,咱家大麦也大了,也该进学校学习了。”

“我们能教她知识,却教不了同龄孩子间的相处和友情,始终会有缺憾。”

“大麦需要和同龄的孩子多接触,那孩子太文静了,心思也重,长此以往下去,可能会得心病。”

大麦稳重懂事,超乎同龄孩子的成熟,这让邬家三个大人觉得并不是好事,孩子,还是需要有孩子样才更好。

邬博就受了没有童年的苦,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走一遍他的老路。

虽然大麦在村子里也有朋友,但那是不一样的。

邬奶奶和赵莲也是认同的,学校建起来时,砸锅卖铁也得送几个孩子去读书。

赵莲问:“建学校,肯定是要老师的,孩子爸,你能去吗?”

邬奶奶也很心动,当老师,可比在大队上当记分员好。

记分员这活虽然轻松,但每天都得在田间地头来回的跑,农忙的时候,也得下地帮忙。

邬博的腿,每到农忙的时候,就肿得老高,农忙结束后,疼得直哆嗦,需要躺上好几天才能下地。

当老师的话,活更轻松不算,邬博也能正大光明看书学习了。

他喜欢读书,受各种因素影响,只能偷摸着看些旧报纸,想想挺心酸。

空有一身学问和抱负,却只能龟缩,任谁都会不甘和愤怒。

邬博在听说建学校的刹那,就想到了这事。

“也不是不行,但这事成与否都是一半的几率。”

“咱们公社会读书识字的不多,左右算起来,怕就是我们家的人识的字要多一些。”

“从这方面看,我的机会很大。”

“不过,因着成分问题,应该会成为竞争者攻击的点,也是领导顾虑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