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江宁省乡试的主考官是吏部侍郎纪如晦,作为六部实权官员,且年纪尚轻,按说他是不应该出任主考官的。由此可以看出,这次任命是一次打破常规的人事变动,不是因为纪如晦在大渊文坛的名望,是不可能这样的破例的。

纪如晦十八岁就中了进士,还被当今圣上点为了状元,不仅三十出头就做到了正三品的吏部侍郎,在学坛也是久负盛誉,尽管他的父亲是当朝次辅,也没有人质疑过他的本事。这种一门出了两位高官的情况在本朝是很少见的,可见圣上对纪家的倚重。

乡试主考官要负责出题和给答案,这绝不是写一篇文章那么简单。

所有试题和答案,都将由纪如晦亲自执笔写就。纪如晦不但是在出一份考题,其实也是在表明自己治国理政的抱负。

乡试有正规的考场,叫做贡院,建在城内的东南隅。

乡试共考三场,整整历时九天,初二进场,初三凌晨开始考试,初四才能交卷出场,也就是说第一场考试考生们需要在里面待上三天两晚,三场考试下来,考生在号房里的时间共计九天六夜。吃喝拉撒全在号房,能否抢到好位置全凭运气。

乡试取中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江宁省是科举大省,人口稠密,这次乡试有一千多人参加,最终只会录取五十名,这样低的录取率,熬白了无数考生的头发。

十天后,黄寄北再一次坐到了鸽子笼般的号房里,他的位置属于中等偏下,能闻到臭味,但还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

一眼望过去,密密麻麻的号房触目惊心,真的不管经历多少次,这种场景仍然会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不过适当的紧张感也是必要的。黄寄北闭上眼睛,让自己想像这就是青麓书院,他是在青麓书院里考试。

锣声响起,在凌晨的夜色里声音分外洪亮,第一场考试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