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页

苏墨尔想想,也对。上次皇后就对这位才女特别好奇,叹口气应了。

细瞧了皇帝的衣裳,说:“皇上的衣裳也得换,伺候的人这么马虎,这汗印子。”说着利落地出去找董鄂氏和皇帝随身的太监。

福临回梢间儿,金花的小宫女呼和正伺候她换衣裳,两人刚卸了凤冠和朝珠,现在解披肩。

见福临进来,金花娇声说:“万岁爷,臣妾换衣裳。”一边扭身儿背对着他。

他转个身作势要出去,说:“不换衣裳求朕来靠着,如今给你求了便装,要换衣裳就撵人出去。”

走到门口又停了,说:“皇后慢点儿换,一会儿董鄂氏来奉茶,你要问什么自己问她。”

呼和给金花解了披肩,金花正解朝褂的扣子,听说董鄂氏要来,想福临怎么能不在,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裳,还有好几层,脱了朝褂也是衣冠楚楚,忙喊他:“万岁爷站站,一起吃盏茶,臣妾的衣裳还要去坤宁宫现取。”一边站起来,脚一点地又对着他浮夸地“哎呦”两声。

他听她在身后唤他,果真回转了,说:“今日还有得忙,皇后省着点儿用那脚。”他重回榻上坐下,拿起扇子在两人之间摇。

把福临哄回来,金花想起来,刚摘了凤冠,还没梳头,本想着一会儿换好衣裳再料理头发,她摸了下头发:“哎,这髻儿还得重新梳。”

若是以往她没这么在乎,今日董鄂氏来了,她莫名地被捆上偶像包袱,不过董鄂氏马上过来,这会儿梳头像是来不及。福临看了眼说:“还好,簪了花就好。”一眼看到她摸头发那只手上露出来的羊脂玉镯,忍不住笑,这镯儿他送她之后,她一直戴着,哪次见她都戴着。

两人正对着笑,听外头有个软糯甜美的声音说:“娘娘,民女董鄂氏进茶。”金花对着福临眨眨眼,应着:“进来。”

一个穿蓝褂子的美人儿捧着茶壶茶盏翩然而来,约十六七岁的年纪,瞩目的一张小巧的瓜子儿脸。纤瘦,灵巧,姿态风流。

等她行过礼,斟了茶走到近前,金花细细打量她,窄窄的溜肩,走起路来如扶风弱柳般摇摇曳曳,瓜子儿脸上眉毛弯弯的,眼睛圆圆的,细挺的鼻子,到鼻头略顿了顿,中和了脸型的尖,红红艳艳的唇,让脸一下鲜活起来。

是个淡色中搀了几丝浓丽的美人儿,浓淡都恰到好处。

金花捏了盏看福临,他也正看金花,只是有外人在,给她摇扇的姿势收敛许多,只在自己身前摇,见她看他,忙跟金花说:“出了许多汗,多饮两盏茶。”

金花朝他使眼色,哎,你看我做什么,看董鄂氏。他只不理她,金花没法子,只得说:“万岁爷,喝茶。”

他还是不往董鄂氏身上瞧,说:“都给皇后,朕来前儿喝过了。”

金花只得饮了一盏又端起一盏,一边说:“姑娘,听你的口音,是在南方长大?”

董鄂氏垂着头,答:“娘娘好耳力。禀娘娘,入关后,父亲到南方打仗,后来在南方做官,民女在杭州长大。”

“杭州真是个好地方。”上辈子,金花常跟闺蜜在杭州聚头,品龙井,逛西湖,两人都八百里奔赴,乐此不疲,唉,如今只能困在这宫里。金花定了定神,“虽是上三旗的姑娘,汉话说得真好。”金花换成满语继续跟董鄂氏闲聊。

“听闻娘娘才是通晓满蒙汉语的才女,民女不过从小在汉人间长大,耳濡目染。”董鄂氏也换了满语来答。

金花看看福临,这人眼神失焦,一会看她,一会看地,木然地摇着扇,她只得硬从他手里接了扇,说:“万岁爷,姑娘不仅美貌,还是位才女,满语汉语都说得哩。”金花还不放弃,引着福临往董鄂氏身上看。

董鄂氏听皇后这么夸她,不好意思地垂了头。

今日听的夸赞也太多了,刚太后拉着她,对着懿靖大贵妃说了一大篇赞言。太后如何,她不敢抬头看,她反正听得满脸绯红,她从小便知自己姿容美丽,不过,听了他们夸,她才恍然自己简直风华绝代,是个难得的妙人。

自己是留了牌子的秀女,要为宗室拴婚,所以太后对着懿靖大贵妃夸她,她能理解太后的用意。懿靖大贵妃的儿子正适龄未婚配,太后许是想把她许给懿靖大贵妃所生的皇子。

可是皇后如此夸赞她是为何?

皇帝……

今日,皇帝一来,她就看到他了。一身明黄的衣裳,身高八尺,仪表堂堂,不过大家都乱着行礼,她也不敢抬头看,只听着他长腿生风,大踏步从侧殿行去梢间儿。

刚刚他出去,明黄的衣裳格外显眼,她忍不住多看了两眼,初时只觉得他威风,如今她更觉得他英俊,面如白玉。虽说有些冷,但是说话声音怪好听,他说的那句“都给皇后吧……”,明明没说什么,却听得她耳赤。皇帝原来是这么好的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