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宋知婉也不可能现在知道了,就去攀关系,以前怎么样,现在还是怎么样,既然彭慧都没有提起,她也没必要去说这些。
有时候还是要平常心,做好自己分内该做的事情,总会有人看得到的。
现在大环境是不好,但身处其位的,又不全都是保守想法的,总有激进一些的,这就是两个派系,而宋知婉想要安安稳稳度过接下来的日子,那就得跟着激进派。
虽然后期是会被打压,但宋知婉发现,有些细小方面的,其实是可以能改变的。
哪怕不能彻底改变那十年,却能够让未来十年发生一些些的变化,例如将来崇尚的武斗,如果能够改成文斗的话,大家的日子,都能好过许多。
很多大佬,其实是受不了人格和身体上的侮辱,选择的自杀。
要是说,只是环境差一些,日子差一些,但能够一起建设新社会,大家都是愿意吃这个苦的。入党申请的事情很快就下来了。
宋知婉的入党,比她想象中的要更快一些,半年时间一过,自己就正式成为了一名党员。拿到党徽的那一刻,宋知婉就别在了衣服上。
这就是表达她思想境地的一方面,很直面,很客观的一方面。转眼便是六三年。
宋知婉在酒水厂待满了两年,穿着方面也开始慢慢发生了变化,以前她爱穿的确良做的裙子,现在就大多数都换成了布衣布裤。
看着和一名普通的革命者,没有什么区别。
这一年。
唐菲生了个女儿,叫做宋潇月,为宋家增添了新的热闹。国家实施的五反运动,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周美喜空了就会过来帮忙带孩子,刚做完饭,让几个孩子过来吃。结果周叙端一看饭菜,顿时叫了起来,"要肉!"
/>周盛来比周叙端要沉稳一些,但显然也是对菜不太满意的。
看他们这样,周美喜把饭盛上,"爱吃不吃,你们要是敢浪费,明天就别吃饭了。"真是惯得。
男孩子确实是难带。
周美喜深有体会。
以前带着周雪花和周雪纯,都没有这种感觉,真是好日子给惯的。
前些日子,宋知婉想办法,把两个孩子的户口给迁过来了,顺便把姓也改了。周美喜感慨:“你们是没生在苦时候,那会儿,我们都没有粮食吃,都是……”"啃树皮!"周叙端小朋友抢答。
他闷闷的看着周美喜,为什么大人总喜欢说以前啊,好烦好烦哦。
他只想要吃肉。
周雪花是最大的姐姐,她什么都没说,只是沉默的给人盛饭,随后道:“快吃吧,等舅妈出来了,你们今天也别想吃饭了。"
一想到宋知婉,周叙端和周盛来都不吭声了。
好吧,老妈还是很吓人的。
宋知婉这个人别看很温柔,在教育孩子方面,却是温柔刀,不准浪费粮食,不准不尊老爱幼,反正都是一些不准的。
周盛来还好一些,可周叙端就性子皮多了,哪怕现在一岁半,但还是精力满满。前些日子,周美喜尝试给双胞胎吃了点肉,这就一发不可收拾了。顿顿要肉。
此时宋知婉走了过来,瞥了两人一样,淡淡道:“吃多了肉消化不好,就吃这个,不想吃的话,就放下碗筷。"
现在的肉,都要抢。
晚去一会儿,就没有了。
现在家里基本上一周三天肉,这还是在周时誉时不时寄回来的票基础上,才能达到的生活水平。有了母亲大人的话,双胞胎瞬间闭嘴,乖乖吃饭了。
小孩子是很懂得看大人眼色的。吃完饭,
宋知婉跟周美喜一块洗碗。
看她发愁的样子,宋知婉问:"是不是孩子上学的事情?"
“是啊,户口转过来了,现在就是要找学校了。”周美喜有些头疼。
因为周雪花的年纪大,按道理她现在也有十四岁了,应该是上初中,可她之前空了很多年没上过课,学校就
不一定要她。
周雪纯还好一些。
宋知婉想了想道:“我回头打听打听。”
虽然说周雪花没怎么上过学,但人还是挺聪明的,宋知婉平时会帮忙辅导,要是能参与考试,她觉得是有机会能直接上初中的。
总不能让周雪花从小学开始上吧。年纪太大了。也难怪周美喜愁了。
宋知婉倒是觉得问题不大,因为她发现了周雪花另一种能力。她的嗓音条件很好。
宋知婉在想,要是能送去文工团,这条路肯定比去读书好,毕竟再过两年,学校里就乌烟瘴气
了,学习环境不好,压根学不到什么。
就算能进去,再等她高中毕业后,这里勉强给安排个工作,那雪纯也很快要毕业,家里肯定要有一个去下乡的。
两人都是从乡下出来的,宋知婉想着两个小姑娘,长得娇嫩嫩的,去了乡下吃苦都不算什么,就怕有坏心眼的人,想办法把人留下了,到时候回都回不来。
这几日。
军区总院再度招人。
宋知婉已经报名了,到时候得过去一趟,她也不清楚自己能不能进去,不过不管怎么样,她想方设法的都得进去。
那提前安排好周雪花,也挺关键的。
宋知婉回头和王珍凤打听了一番。王珍凤有些意外,"想进文工团啊,这可有点难度。"
“要是没难度,我也不来找你了,嫂子,你说是不是?”宋知婉笑着道。
这就是指王珍凤有能耐。
王珍凤被哄了一番,倒也高兴,她道:“我记得你外甥女,还没有上过学?文工团对文凭也有要求,就凭这点,也没办法走这个后门。"
对此,宋知婉也有所了解,"这些倒不是问题,我外甥女都是我在辅导的,我想的是先把她送去学校考试,拿了文凭后,要是能有这么个机会,就让她去考,她嗓音条件好,也别浪费了。"
王珍凤想了想,"这也行,不过具体能不能操作,我也不知道,要是你这边能把文凭的事情搞定了,我回头就帮你打听,等来了招考的,就给你家外甥女报名。"
说到这,王珍凤道:“不过当文艺兵也不容易,日
子还是挺苦的,一年到头都要各处去慰问演出,还不如让你外甥女待在南城呢,总归你们大人都在不是么。"
王珍凤并不知道未来的变化,等以后差不多就是强制性下乡了,而且回来的时间也不知道,宋知婉算了算,一去至少就得六七年。
女孩子的青春就那么几年,实在是浪费不起。
宋知婉也不方便说这些,只道:"实在是孩子喜欢唱歌,我听着也觉得挺好,年纪轻吃点苦也正常,总不能等老了在吃苦吧,那就遭罪了。"
说着,王珍凤一想也是,笑了起来。
"咱们做长辈的,操心的也就是孩子的事情了,我家那小子,在大院里混着,整天都想学他爸去当兵,我们就让他自己去考,要是考上了军校,那就是他自己的能耐了。"
反正从王珍凤这里得了准话,宋知婉就需要考虑怎么把周雪花的文凭搞定就行。再读个一年初中,拿了初中文凭,也就能去了。
这事情不难。
今年,朱灿荣终于考去了北京。
为此,朱副厂长高兴的还在食堂里摆了两桌,而朱灿荣就说是宋知婉的功劳,一直在辅导自己。
对此宋知婉很是汗颜。
她其实还不怎么希望朱灿荣去读大学,现在考上了又能怎么样,过两年说不准又得回来。宋知婉也不是没劝过,可朱灿荣不听啊。
不听就不听吧。
反正怪谁也怪不到她头上来。
更何况朱灿荣一半是为了自己,一半是为了甄娇。两人不出意外的好上了。
正是热恋时期呢,朱灿荣当然想着要去找甄娇了。
说起来甄娇年纪不小,朱灿荣年纪也不小,但两人好像都没感觉似的,还没想着要结婚的事情。
不说这些,因为朱灿荣考上的事情,朱副厂长很感激宋知婉,正愁着欠人人情呢。
一听宋知婉说要安排周雪花上学,自然一口就答应了。
不过就是要自己考试。
这自然是正常的流程。
宋知婉回头就和周雪花说了,让她准备准备,去一中考试。只是周雪花听了这个消息后,却是没有表现出来多高兴,而是有些闷闷不乐。
br/>看她这样,宋知婉索性开口问了,"雪花,你是不是不想上学?"
其实周雪花是个很会看人脸色的孩子,这是从小到大的环境造成的,以至于到现在,她都是这样的,过于早熟,过度的懂事。
周雪花欲言又止。
她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宋知婉瞧着好笑,"你有什么话就和舅妈说吧。"
“舅妈,你是不是想要把我送去文工团啊?”周雪花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来了。宋知婉眉眼含笑,"你不想去么?"周雪花:"我想去,但是……"
看到宋知婉鼓励自己说下去的眼神,周雪花才继续道:“可是如果我去了,我妈妈妹妹,还有弟弟们就没人照顾了。"
这才是周雪花闷闷不乐的原因。
现在宋知婉和周时誉是异地,根本没法照顾这边,周雪花觉得自己要是现在走了,弟弟们没人照顾了,宋知婉怎么办啊。
周雪花实在是太懂事了。
有时候就是过分的懂事。
她觉得,等周时誉回来了,弟弟们再大一点了,那时候她再去是不是更好呢。
听到这话,宋知婉知道她是怎么想的了,她道:“雪花,我的意思是,无论是任何人,都不能过度的依赖别人,自己能干的事情,就少麻烦别人,因为其他人也有自己的人生,就像你,你说等一等,再晚一点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很有可能梦想是不等人的,转眼你就是大姑娘了,现在你还这么年轻,有很多很多的时间,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绝对不要把这些时间,过度的专注在别人的身上。"
"弟弟们,有我和你妈在,妹妹也大了,你们其实也才相差没两岁,而你也还是个孩子,更何况你妈当初一个人在这边,不是也挺好的么,你要学会放手,去做自己的事情对不对?"
周雪花和周美喜,是相依为命的两母女。
其实有时候,宋知婉还有些羡慕。
如果当初自己的母亲,没有选择放弃他们的话,或许现在的她,也还能活得无忧无虑。
不过那都是如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