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在一旁帮着她,这样的素素是最美的,她有自信,没有上过手的事情,她依然可以干到最棒。
她的脸上都是活力,没有不可能。
经过400公里的颠簸,他们终千至达了思南县城。
一行人下榻在思南白骜洲宾馆,宾馆里备有电脑,易素将沿路所拍的照片整理好。
以前她觉得自己已经哪里都去过了,没有什么遗恼,可是现在才知道,自己其实什么地方也没有去过。
第二天天一亮,他们就出发了。
在县城里,易素看看到三三两两的背萎里坐着幼儿。背萎的边缘都被织物保护着,甚至还有小小座椅,然而孩子不笑亦不哭。渐渐变沉的背篓正在压弯隔代长辈的脊梁,正值壮年的父母却在千里之外,手掌臂膀都触不到自己的亲生宝贝。这就是留守儿童。贵州思南的留守儿童现象只是我国5500万留守儿童状况的缩影。最让易素有多触动的是,当她看见一个一个在街角玩乐的孩子,他们身边没有家长跟着,有的家长坐在外面洗衣服,孩子就自己在下面玩,那样的景象是每一个做母亲都不愿意去看见的。
孩子流着鼻涕,眼看着就要滑了下来,小脸是黑的,手也是黑的,手上不知道抓的都是什么,时不时会将小手送进嘴巴里,他们的身上没有美丽的衣服,穿着的都是最简单的衣服。
想起自己整洁漂亮的女儿,易素陷入了沉思中。
谁都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弄成这样。
在举行捐赠的仪式上,每个孩子都在明信片后面写下自己的心愿,易素随意的翻着,拿出一张。
这是一个10岁的孩子写的,她说我想让爸爸妈妈多多挣钱,早日回家。
这是一个留守的儿童,她的心愿单纯的让人辛酸。
可是当易素和茅侃侃他们去家访一个小女孩儿的时候,易素才知道,其实幸福感是需要有参照的,比起之前那个10岁女孩盼望爸爸妈妈可以回家,她是多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