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宗隽看着一干礼品,玉箱徐徐解释:“我见纥石烈皇后生活极为简朴,日常用度全不似皇后应有的,想来是宫中管事一向疏忽了,所以今日挑选了一些补品玩物奉上,亲自送来,也是应有的礼数。可惜纥石烈皇后似乎不喜欢。八太子可否告诉我你母后平日都喜欢什么,以免玉箱下次还如此冒冒失失地行事,惹她老人家不高兴。”
宗隽微笑说:“夫人误会了。我母后不是不喜,只是一向简朴惯了,不爱珍宝玩物,身体也还健朗,不需这么多补品,所以才请夫人带回,但夫人好意,我母后必是心领的。”
玉箱亦浅淡一笑:“知母莫若子,八太子说的话与适才纥石烈皇后所说的不差分毫。”
宗隽道:“为人子者,自应了解母亲的性情习惯。”
玉箱微微一颔首,又道:“听说八太子去韩州了?”
宗隽答说:“是,带瑗瑗去踏青。”
“还是八太子有心。”玉箱含笑道,然后一顾两侧侍从,吩咐身边一侍女:“鸽子,你先带他们回去。”
那侍女名叫秦鸽子,与曲韵儿一样,是当初从洗衣院中选出来服侍玉箱的南朝宫人。此刻鞠身应承,带着侍从先行离去,玉箱仅留曲韵儿相伴。
玉箱再看宗隽,问:“八太子能否随我去后苑一叙,跟我谈谈一路春日美景?”
明白她想知的非仅春景而已,宗隽却也未拒绝,坦然随她去后苑。
坐定在亭中,玉箱随意问了几句宗隽此行沿途风物,忽话题一转,道:“此去韩州,路途不近,想必八太子另有公务在身,却还能分心欣赏春景,当真洒脱之极。”
“公务?”宗隽摇头笑道:“此行确是带瑗瑗踏青,因她思乡心切,顺便让她见了见她三哥。我这等无才之人不堪郎主重用,哪有许多公务可行!”
玉箱悠悠目光拂过他脸,浅笑道:“八太子过谦了。八太子文才过人,精通汉学,这我素有耳闻,最近更听说你武功也不俗。天辅七年五月,你随先帝及二太子大破辽军,生擒辽主皇子秦王、许王及公主奥野,那时你还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少年,此事已在国中传为佳话。”
“哪里,”听她提起自己昔日辉煌战绩,宗隽不露半点喜悦之色:“当日那战功在父皇与二哥,我之所为微不足道。”
玉箱也没继续恭维下去,抬首看看苑中枝上新绿,转而问他:“那辽国公主奥野也是个美人罢?八太子可纳了她?”
宗隽一笑答道:“是很美,但我无福消受。我把她献给我父皇了。”
“献给了先帝?”玉箱诧异道:“可我在宫中未曾见过她。”
“现在自然见不到了。”宗隽说:“父皇驾崩后,郎主将她赐死殉葬。”
玉箱暂未说话,但双眸一漾如微澜,可见心中亦有一凛。须臾,她轻轻叹道:“亡国之女,半生残命不由己,倒也不足为奇。”
宗隽延续着那点笑意,略低了低声音,却足以使她听清楚:“夫人何必如此感伤。你身负天命,贵不可言,岂是其他亡国之女可以相比的。”
“身负天命?”玉箱沉吟着迎视他双目,再问:“此话怎讲?”
宗隽保持着闲坐的姿态,不曾转侧,而眼角余光已悄无痕迹地扫过周际。除了低垂双目默然立于玉箱身后的曲韵儿,此刻后苑中再无驻足停留的人,偶尔有人经过,也都行色匆匆,能听到他们说话的,惟枝头飞鸟而已。
于是了无顾虑,他说:“夫人不是有枚天赐玉印么?由此可知,夫人母仪天下是命中注定事。”
“玉印……”听宗隽提及此物,玉箱并不显意外,只微微摆首:“那只是枚嫔妃的印章,如今我已是郎主之妃,确应了当日拾印之兆,但母仪天下岂是我这南朝臣女能奢望的?八太子这般说,玉箱实在惶恐。”
那传说中的玉印存在与否尚不可知,宗隽一向是不信关于玉箱的诡异流言的,适才那一说,一半意在试探,而今见她神态如此坦然,倒越发好奇了,难道她真有这么一枚印章?
不动声色地,他继续刚才的话题:“夫人不必有所顾忌。既然玉印上刻的是‘金后之玺’,说明天意便是如此,郎主迟早会立夫人为后。”
玉箱双目微瞠,问:“我那印章上刻的是‘金妃之印’,八太子从哪里听说是‘金后之玺’?”
“从哪里听来的,我倒忘了,但听说的便是如此,一定不会错。”宗隽语气斩钉截铁,倒似那玉印是自己的一般:“夫人不妨取玉印出来一观,看宗隽有无说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