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幸很是感谢了一回大姑姐,余幸道,“我带着这符就安心。”
何子衿笑道,“所以说,你跟这符有缘呢。”
余幸得了大姑姐的玉符,心下越发安定,就是回了帝都都与娘家说,“再没有比我大姑姐更通情达理的了。”
余老太太微微颌首:看来纵他们老两口回了帝都,孙女在婆家的日子也过得很是不错。
不过,余幸也不是没有遗憾,因为大姑姐是真的不再卜了,就是家里人有问卜的,大姑姐都说了不卜。何子衿原是想把这占卜的名声压下去,不想,因她不肯占卜之事,反导致她占卜的名声越发响亮起来。
便是朝云师傅,偶尔也不禁打趣一二,“过来算算,我晚饭吃什么。”
何子衿:……
作者有话要说:ps;小剧场一个~~~~何子衿:师傅你为什么会研究占卜啊?
朝云师傅:画个圈圈咒仇家~
穆元帝:……
第402章 北昌行之九十
阿冽带着妻儿去帝都赴任那天,三家人送出去好远,阿曦还掉了几滴泪,倒不是舍不得大舅和舅妈,她主要是舍不得阿灿,阿曦向来视弟弟们为自己的所有物。这次大舅、舅妈要把阿灿表弟带走,这就等于要抢阿曦的东西,阿曦能不伤心么。
好吧,小孩子就是有这种奇怪的逻辑。
倒是余幸觉着自己以前看错了阿曦,与丈夫道,“阿曦这孩子,真是重情重义。”非但送了很多东西给阿灿,还这样的对阿灿不舍。以往阿灿刚生下来,阿曦嫌阿灿丑的事,余幸就悉数忘了,反是觉着,阿曦这样的情义难得。
阿冽也说,“阿曦这孩子,是有情有义。”还写了一本书那么厚的信托他给阿珍带去呢。
一家三口带着亲戚家人无限的牵挂与关切,就此离别北昌府,远至帝都城。
当然,这是忧伤的写法,还有一种欢快的写法是,俊哥儿穿上一身绛红的袍子,头戴金丝冠,脚踏羊皮软靴,骑高头大马,一幅得意又神气的模样,跟大家挥手,“大家都回吧,有我呢,包管一路太平。兴哥儿,家里就交给你啦!”
说真的,看到俊哥儿这般,多少送别的人都没了离别伤感。
送走阿冽一家子,三家人一道去了何家。
何老娘心情十分低落,心下不舍孙子和重孙,一个劲儿的念叨,“诶,当官儿有什么好啊,说走就走了。哪儿有一家人在一处好啊,这么天南海北的,什么时候才能相见哪。”
江老太太劝道,“亲家啊,这做官儿不都这样么。亲家这样的福气,我们羡慕还羡慕不来哪。说来,我倒是不怕孙子远走去做官,可你看,阿仁这小子,硬不是念书的材料。我这辈子,就得多活几年等着大宝了。”
江太太也说,“可不是么,老太太,您瞧瞧,不说咱们老家,就是在这北昌府,有几个老人家如您老人家这般,儿孙两代都中翰林不说,孙女婿都是翰林,我看,俊哥儿兴哥儿都是上进的好孩子,以后您老人家还不得子孙四翰林哪。这样的荣耀,说起来,谁不羡慕。我做梦都想着哪。”
何老娘一想,这倒是,自家儿孙有出息才能有这离别呢,要搁那些没本事啃老的,怕是打都打不出去。何老娘给人一羡慕,这心情便好了不少,叹道,“这去了帝都,离得千里万里的,有什么事也帮不到孩子了。”说着,又开始叹气。
何子衿道,“这有什么可担心的,亲舅舅家、亲岳家,都在帝都。你看我姑丈做官也不一样么,今儿在南,明儿在北的。做官都这样,说来,翼表兄也在翰林,阿冽也说过的呀。”阿冽成亲那年,冯翼正赶上春闱,他那年进的庶吉士,之后留任翰林院,如今也在翰林,待阿冽入了翰林,可以与冯翼做同事。
“是啊。”想一想,帝都一堆亲戚,她老人家也就渐渐的放下心来。
大家说一回话,便纷纷告辞了。
主要是,各有各的忙,如阿念、何恭,下午都要去衙门,何恭那里还好,杜提学一向宽和,阿念那里不同,同知衙门隶属知府衙门,柳知府抓权抓的紧,阿念这出来送妻弟都是特意同柳知府请的假。柳知府话里自然是,“江同知只管去就是。”心下到底熨帖江同知明晓恭敬,还亲自给阿念写个假条,吩咐手下书吏一声,“不必记录。”仿佛给人天大恩情。其实,官场中是有这规矩,官员请假,一般是要记录的,可那是指长期请假,像这种一天半天的,谁还记啊。柳知府就有这样的小聪明,他觉着不记你这半天假,给你个全勤,就是给你天大人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