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稚嫩无知,到成熟沉稳。从惊慌失措,到熟练敏锐。她成长得那么快,以至于高阶的宫人们总是谄笑着奉承她,说她是天生的皇后。
而她,只是微微一笑而已。
她只是努力想要做一个好皇后,想以此来回报这世上,除生母之外,唯一如此善待她,维护她,安慰她的那个人。皇帝广纳宫妃,这对于从小在皇家长大的她,也是觉得理所当然。
身为皇后,她理当贤德,心胸理当比别的女子更加开阔。这是这个世界所赋予一个女人的最高道德准则。如果她要为宫中每增加一个女人而痛苦,那她就不配做一个皇后,更不要说,她会根本活不下去。虽然年纪幼小,她也能隐约明白燕凛迎娶豪门权贵之女的必要原因,要接受理解,对她来说,不难。
她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嫉妒,也没有担忧苦恼,只是熟练沉稳地专心处理着纳妃的事宜。
她不懂得要独占。爱情之花还来不及在她心中绽开,命运便已经催逼着她登辇远嫁。属于她的璀璨的花季尚未开始,便已经结束。无花之果,却也许同样可以成熟到甘甜。对她来说,丈夫,便是那个待她极好的人,是她在这人世间唯一的亲人。如此而已。所以她发了誓要为他维护后宫,帮助他,替他分担,守护住这一个完整的家。
新进的如妃是名门望族之女,又有貌美多才之名,再加上父掌军权,兄居要职,满门风光正炙手可热之时。这样身份高贵的女子要入宫,诸般仪式那是断断怠慢不得。备礼,制册、宝,选吉日……各色礼物赏赐她要过目,贺表奏仪她要认可,人事安排她要考虑。纳妃是宫中大事,琐琐碎碎,无不是在考验她的能力。好在,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所以她已经知道应该如何掌握进退,把握分寸。
其实,当燕凛的第一个妃子,明妃,挟着雄厚的家世与明媚的姿容,声势浩大地进宫来时,她这个独处异国,势孤力单,别无亲援的皇后,确实有过短短一段时间的惶恐。然而,她还是一样很用心地替明妃安排着宫室居所,从人起居,将各项庆祝,喜宴,仪式,操办得隆重而热闹。
有些宫人为了表示亲近,想成为她的心腹而说的那些别有用心的话,她一概不听不闻,反而斥责远逐所有意欲挑拔的人。
不是为了表现皇后的大度,她只是不愿意让待她那样好的那个人不快活。即使她自己并不快乐,她也知道还是要做出快乐的样子来。
没有势力家族支持的乐昌,在宫中的言行,从来就不是秘密。不但燕凛能很快知道,就是宫外的明妃家人,也可以随时打探到。
有政治眼光的人都很清楚,只要秦燕两国没有翻脸,那么,身为秦国帝姬的乐昌,皇后之位定然是稳如泰山。入宫可以争宠,却不可在时机不对时争夺后位,自寻死路。因此,明妃以及她背后的家族,便对乐昌的诚厚大度相当满意。而燕凛别有伤心处,又有类似的孤苦寂寞经历,所以更能感受乐昌的诚意和努力,对她的怜惜爱护之意也就更浓。
明妃入宫后,燕凛虽然也颇宠爱她,但对于乐昌的关怀,却未曾稍减半分。明妃也很得体地表现着对她这个皇后的尊敬,从无半点失礼。乐昌最初那小小的惶恐,浅浅的疑虑,也就悄然释去了。
其后再纳玉妃,燕凛亦是一般相待,皆是爱护宠惜,两妃之间,却是不偏不倚,厚薄不分。每月,他留宿皇后宫中的时间也永远是最多。
那两位妃子也并无显示半分名门出身的傲气,虽都年纪比乐昌略长,却始终待她是恭敬且亲热,乐昌处理宫务时,也常征询二妃意见,平常与二妃相处,于琴棋书画,这等学问知识上,倒也多得二人指点。
于是,此时此刻,燕国的宫廷,至少在表面上,是一派和睦,后妃相得甚欢的。在新的妃子即将入宫时,皇后和两位妃子是一起在热心认真地忙碌操办着。
“皇上驾到!”
听得外头宫人的传报,甘泉宫上下人等,俱无慌张。最近这段日子,皇上几乎每天这个时候来,大家也都习惯了。
其实纳妃的准备主要是宫里忙,没燕凛这个主角什么事。纳妃毕竟不同于立后,没有什么一定要他出面的地方。
不过做为一个体贴的丈夫,下了朝,处理完了国事,他也还是会尽量抽空,来陪陪自己的妻子,别让她一个人忙得太辛苦。
乐昌也未出迎,待得燕凛入殿,她也只浅浅施了一礼,夫妻便含笑入座了。这些都是燕凛特许给了她的特权。
燕凛笑问:“皇后忙得如何,可有什么未决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