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能办事,对康熙来说,固然是好事,可对张廷玉来说却不一定。
有时候,相互有个辖制和比较会好许多,比如张廷玉不在的时候,南书房乱糟糟,在康熙将要习惯没有这么个近臣却还没完全习惯的时候,那个他习惯了的张廷玉又回来了,康熙很快就会觉得还是原来的这个好。
帝王心术虽然难断,可为人臣子的也有为人臣子的心术。
张廷玉这也不算是什么算计,顶多只是时间掐得巧妙罢了。
至于旁人是不是在怀疑什么,那又能说什么?
张廷玉有本事装病,有本事在装病的时候升官,有本事让皇帝惦记着,自然也有本事将那些人的议论抛在一边,保管皇帝一句话也听不见。
重新回朝,张廷玉的地位便以一种近乎可见的速度上升,一则是李光地走后,张廷玉升官,手里握着的权柄更重,二则是康熙越来越倚重他,内阁之中他也跟蔡升元有了应和。
直到这个时候,一朝宰辅的格局才渐渐铺开,他早年的那些门生,经过早几年熬下来的资历,也陆陆续续走入官场,有了各自的建树。
结党有时候只是无意之间的事情罢了,但凡是当过主考官的,谁没几个门生?
手段好的,就能将这些门生给笼络住了,成为自己日后的助力。
当初张廷玉处理戴名世一案之前,有不少人摇摆,可如今这些人见着张廷玉起来,就会攀附过来,张廷玉不可能将这些人全部铲除,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至少不能让这些人成为自己的阻力,所以他并没有介意昔日的恩怨,该怎么提拔人还是怎么提拔人。
转眼之间,李光地走之后留下来的摊子已经被张廷玉收拾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