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页

这乡试,就是最要紧的三场考试之中的头一场。

每年各省乡试的主考官,基本都是从京城这里,由皇帝钦点出去的。

自明时起,便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

翰林院之中的人,一般都是进士出身,每次点学政和主考官,也基本从这里出。

翰林院之中的翰林们,敢叫“老先生”,哪个不是学识过硬?

由他们担任考官外放出去,才能让众人都服气。

所以每到了要点考官的时候,翰林院之中不少人都翘首以盼,只等着皇帝点中自己。

顾怀袖经常戏称张廷玉为“穷翰林”“老先生”,“穷”指的就是翰林们的日子清苦,连俸银都领不到几两,可一旦外放出去做了学政或者考官,出去一趟回来就能吃一辈子了。

朝廷的俸禄不够,官员们连过日子都不成,所以下头有些灰色的银钱乃是上位者默许的。

当盐政有冰炭银子,当学政,有“棚规”和“辛苦费”,也就是监考费和辛苦费。

有的出题考官还能自己写书卖给考生,毕竟涉及到以后出题的事情。

这些都是皇帝允许的……

可以说,学政和考官都是肥差,而且不比“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来得凶险,一切都是安全的,甚至是高尚的。

为朝廷选人,乡试考官都是要皇帝点的,只是张廷玉现在是南书房行走,正好办这件事。

他在翰林院之中多年,从中了状元的那一年起,又写过一本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的书,对如今的翰林院可称得上是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