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啊,这傅臣之既然连《溯昭辞》都没听过,说不准连大字也不识几个。门面倒是绷得够紧够足。汉人果然与别的凡人不同,说是巧伪趋利、人面鬼心的皮相之士,绝非书本杜撰。
不过多时,夫子已在后方叹道:“颇好,颇好。”
猜都不用猜,我也知他在对谁说话。我和学生们一起拧过头去,看见他站在一个学生旁边,抖了抖对方的字帖,堆了一脸菊花盛开的微笑:“这字写得真是风雅绝伦,入木三分,老夫仿佛看见了先王西涧的影子。”
要知道,我们夫子为师有个毛病,便是从不说人好。当他说“凑合”,已是对一个学生的至高评价。因此,坐在那字帖下的孩子算是低眉倒运,又一次被他讽刺得浑身中箭。
从远远的地方,我都能看见纸上的字四分五落,东倒西歪,却笔笔下手坚决果断,跟书写者杂草般的头发一样傲然挺起。
那孩子个头高大,皮肤微黑,双臂抱在胸前,此刻笑得没了眼睛,露出一口雪白大牙,一副真被大肆赞美的模样:“不敢,不敢。”
这孩子是军令侯的公子。
据闻出生时,父母让他抓周,他无视了最显眼的锋巨霜脊,文房四侯,戎冠锦帽,越过重重阻碍,爬到椅子上抓了一颗屠龙金桃。
这屠龙金桃始产于南海岛屿,黄金色,浑身是刺,因开壳后奇臭难当,传说把龙都从天上熏掉下来过,因此有了这么个羞耻的名字。
当时,别人不过把这屠龙金桃当奇物送给军令侯共赏,无人想过要打开它。可这孩子使出浑身蛮力,硬在地将之砸碎,掏出果肉,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军令侯见状,心想此生大势去矣,痛心疾首地为他起了个别致的名字,望他能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因此,后来任何人听了这孩子的名字,要么笑得前俯后仰,要么口吐白沫——没错,他就叫翰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