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页

“那天萧湘院红玉送来的元帕,你看清了?”

“奴婢和嬷嬷都仔细验过了,确是见了红,二奶奶和二爷是圆过房的”

“作孽啊!我们萧家有祖训,萧氏家主的嫡妻必须是嫡女,溪儿即是庶出,便没资格做俊儿的正妻,如果没圆房,我们还可以给溪儿再找个好人家嫁了,多陪些嫁妆便是了,可现在用八抬大轿从正门抬进来,又圆了房,可怎生是好”

老太君坐直了身子颤抖说着。

想起死去的萧老太爷来,垂足顿胸道:

“老太爷,你看到了,这都是你做的孽啊,当真是天做孽,尤可恕,自做孽,不可活!”。

原来当初梦溪的爷爷李老太爷偶然间救了萧老太爷一命,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彼此倾慕对方的才华,大有惺惺相惜之感,从此便成了知已好友。

萧老太爷为感恩,一次酒后便订下了这儿女亲家,因萧家有祖训,萧氏家主的嫡妻必须是嫡女,萧俊已内定为下代家主,萧老太爷便同李老太爷言明此事,订下了李老太爷的嫡孙女,当时萧老太爷也多了个心眼,虽然李老太爷是一个光明磊落,怀瑾握瑜之人,孙女肯定错不了,但终是隔着两代,同是一母所出,也是有好有坏的,如果将来李老太爷嫡孙女多的话,俊儿长大了最好能有挑选的余地,反正这媳妇不怕年龄小,所以婚约只签了萧俊娶李老太爷的嫡孙女,没有写这个孙女的名字和生晨八字,萧老太爷当时和老太君提起此事时,还自豪的说,他一时急中生智,给俊儿留下了挑选的余地,这样俊儿长大了就不会怪他了。

没想到一已之私,便让李家钻了空子,种下了今日的祸根。

侍书见老太君愁眉不展,眼珠一转,想出了一条妙计:

“老太君,这事简单,您只要找个错处,将二奶奶贬为妾,再为二爷迎进一门嫡女做妻,便什么都解决了,左右是李家以庶女代嫡错在先,敢说个不字?”

第41章 宿命

老太君发现了梦溪是庶女的身份,正愁眉不展间,侍书想出了一条妙计,让老太君找个错处将二奶奶贬为妾,再聘一门嫡女为妻,老太君听了,摇了摇头,无力地说道:

“傻孩子,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我们是以正妻之礼迎娶二奶奶进门,依大齐律,溪儿只要不范七出,便不能被休,嫡妻必须是嫡女只是我萧家的祖训,不是大齐的律法”

“老太君,奴婢说得不是休了她,是将她贬为妾”

“我们大齐律法规定,以妻礼进门的女子,不能被贬成妾,即使犯七出,也只能休,不能贬”

原来,在大齐这妾的地位和妻是没法比的,一个是主子,一个是奴婢,一个是天,一个是地,妾只是丈夫和妻的私有财产,生死全掌握在丈夫和妻的手里。

正因为妻的地位崇高,大齐太祖怕民间发生宠妾灭妻之事,乱了刚常,便颁布的严格的律法,大齐律规定,以妾礼进门的女人,永远不能成为妻,以妻礼进门的女子,不能被贬成妾,犯七出,也只能休,不能贬。

这正是让老太君头疼的地方,如果萧、梦二人没圆房,那么老太君可以用萧家祖训的借口休了梦溪,以萧家的财势,只要拿出足够的钱,李家不会不同意,左右梦溪还是完壁之身,又是以庶代嫡有错在先。

但现在,二人圆了房,就不同了,古代女子的贞操观是相当强的,毁了女人的清白,就等于要了这个女人的命,尤其是这种世家大族,事事讲究规距体面,圆了房,梦溪这辈子就被刻上了萧俊的烙印,生是萧家人,死是萧家鬼,即便是梦溪同意被休,想另嫁他人,萧家也不会让她再嫁,休了她,她只能在娘家孤老终生,或是在他萧家的家庙中长伴青灯,总而言之,一句话,如今二人圆了房,如果梦溪被休下堂,这辈子是毁了,别想再别觅良缘。

萧家祖训毕竟不是大齐律,这时老太君以萧家祖训为借口休了梦溪,那李家怎能答应?人家好端端的女儿,怎容你如此作贱?世家也不能这么不讲理!李家真要闹上朝庭,按大齐律法,萧家是赢不了这场官司的。

萧家有祖训,早干什么呢,用我们的女儿冲喜,如果你孙子死了,我们女儿守了寡,我们也认了,但现在你们孙子冲好了,我们女儿也被你们用了,却又冒出什么祖训来,要悔婚,说出来让大家平平,哪有这个理?这纯是以势压人?李家毕竟也是商贾大族,不是小户人家,随便出点钱就能摆平的,越是大户人家,越讲究体面规距,真闹僵了,那可真伤了萧家体面,再说他萧家也丢不起这个人啊!